|
|
转发 收藏 n shutwin()closes.Click();return;关闭定义你的浏览字号:#####6-##########7-##### #####8-#####[东方时空]国宝与家书(一)央视国际www.cctv.com2006年06月06日21:41 来源:进入[东方时空(新版)]>> #####9-##########10-#####
CCTV.com消息(东方时空):这是46年前母亲冯忠莲写给长子陈长年的信,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老陈始终珍藏着母亲的家书。
在老陈的眼里妈妈是个沉默的的人。可在那些信中老陈仿佛看到了一个不同的母亲,老陈与母亲的通信是从上大学后开始的,由于平时要住在学校里,老陈每逢周日才能一趟回家,而那时母亲的工作非常特殊,即使周日都不能休息,母子见面的机会很少,联系的主要方式只能依靠书信。
老陈的母亲是一位画家,在荣宝斋工作,由于母亲平时很少谈自己工作上的事情,那时老陈并不了解荣宝斋是什么样的地方。其实早在清朝荣宝斋就以享誉中外了。这是一家以经营书画、南纸为主的百年老店,始创于清康熙11年(即公元1672年),以字画的装裱、修复、信笺的印制最为擅长,据店内的老帐本记载,晚清科举考试的试卷有很多都是在这里印制的。那时的荣宝斋是文人墨客云集的地方,达观显贵甚至皇亲国戚也经常光顾,许多价值连城的名画都曾是荣宝斋的货底。
解放后公私合营,荣宝斋隶属于人民美术出版社,郭沫若为荣宝斋重新提写了店名并保留至今。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内书画的需求量非常底,很多以买画为生的职业画家都难以维持生计。那时荣宝斋根据上级指示,把很多以前从事自由职业的画家吸收为自己的正式职工。当时的荣宝斋可谓人才济济。老陈的母亲冯忠莲也是在那个时期被录用的。那时老陈每次给母亲写信都要寄到她的工作单位荣宝斋。但是1960的一天,在北京矿业学院读书的老陈突然接到了母亲的一封信,告诉他自己的通信地址变了。
看到母亲的信老陈感到很奇怪,母亲是一位画家,而故宫是收藏各种文物的地方,母亲为什么会去故宫呢?时隔不久老陈才明白原来这次母亲工作地点的变化与一件无价之宝有关。
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口号响彻全国的年代里,文化界呈现出一派不同以往的景象,1960年初,荣宝斋接受了上级部门下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他们组织人员临摹有“神州第一画”之称的《清明上河图》,而且临摹作品要承担为1961年“七一”,建党四十周年献礼的重任。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作品,这幅画从诞生之日起,伴随他的就是一个接一个的传奇故事。“神州第一画”“中华第一神品”都是人们对他的赞誉,《清明上河图》的美妙与神韵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画中仅神态各异的人物就达800余人。要将这样的经典巨作纤毫毕现的临摹下来,其难度可想而知。而且从任务下达之日起到1961年七一留给临摹工作的时间只有一年半。
如何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当时成为了荣宝斋的工作中心。
首先是确定临摹人选,根据荣宝斋多年来经营书画的经验,这样的临摹工作必须交给一个人来完成,才能保证笔法一致。而且《清明上河图》是无法用价值衡量的国宝,对临摹者的综合素质要有及高的要求。
荣宝斋的领导们经过反复研究,始终不能确定最佳人选,最后经理侯凯做出了决定。
侯凯经理推荐的冯忠莲就是老陈的母亲,候经理之所以这样安排除了人品和政治上的信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冯忠莲曾经临摹过一副与《清明上河图》同年代的古画。那是在1953年,冯忠莲刚刚进入荣宝斋工作,侯凯对这位出来乍到的女画家的能力还有些怀疑,他准备先考验一下冯忠莲。
侯凯派冯忠莲到东北博物馆临摹一张宋代古画,“宋赵佶摹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此图着色艳丽,用笔独到,非一般人可以临摹,让侯凯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看起来文弱的女画家,时间不长就成功的完成了任务。
冯忠莲的临摹品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不久她就被任命为荣宝斋编辑室的科长,这也是荣宝斋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科长。
在侯凯经理的推荐下,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临摹《清明上河图》的重任落到了冯忠莲的肩上。这次突如其来的任务让冯忠莲有些措手不及。
临摹前的准备工作非常紧张,当时一周七天都不能休息,而那时冯忠莲的家里还有4个正在读书的孩子,孩子们还不知道母亲在从事什么工作,只是发现妈妈突然忙起来了。直到有一天长子陈常年收到了妈妈的一封信。新闻频道>社会新闻 > 正文
转发 收藏 n shutwin()closes.Click();return;关闭定义你的浏览字号:[东方时空]国宝与家书(一)央视国际 www.cctv.com2006年06月06日21:41来源:进入[东方时空(新版)]>> CCTV.com消息(东方时空):这是46年前母亲冯忠莲写给长子陈长年的信,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老陈始终珍藏着母亲的家书。
在老陈的眼里妈妈是个沉默的的人。可在那些信中老陈仿佛看到了一个不同的母亲,老陈与母亲的通信是从上大学后开始的,由于平时要住在学校里,老陈每逢周日才能一趟回家,而那时母亲的工作非常特殊,即使周日都不能休息,母子见面的机会很少,联系的主要方式只能依靠书信。
老陈的母亲是一位画家,在荣宝斋工作,由于母亲平时很少谈自己工作上的事情,那时老陈并不了解荣宝斋是什么样的地方。其实早在清朝荣宝斋就以享誉中外了。这是一家以经营书画、南纸为主的百年老店,始创于清康熙11年(即公元1672年),以字画的装裱、修复、信笺的印制最为擅长,据店内的老帐本记载,晚清科举考试的试卷有很多都是在这里印制的。那时的荣宝斋是文人墨客云集的地方,达观显贵甚至皇亲国戚也经常光顾,许多价值连城的名画都曾是荣宝斋的货底。
解放后公私合营,荣宝斋隶属于人民美术出版社,郭沫若为荣宝斋重新提写了店名并保留至今。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内书画的需求量非常底,很多以买画为生的职业画家都难以维持生计。那时荣宝斋根据上级指示,把很多以前从事自由职业的画家吸收为自己的正式职工。当时的荣宝斋可谓人才济济。老陈的母亲冯忠莲也是在那个时期被录用的。那时老陈每次给母亲写信都要寄到她的工作单位荣宝斋。但是1960的一天,在北京矿业学院读书的老陈突然接到了母亲的一封信,告诉他自己的通信地址变了。
看到母亲的信老陈感到很奇怪,母亲是一位画家,而故宫是收藏各种文物的地方,母亲为什么会去故宫呢?时隔不久老陈才明白原来这次母亲工作地点的变化与一件无价之宝有关。
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口号响彻全国的年代里,文化界呈现出一派不同以往的景象,1960年初,荣宝斋接受了上级部门下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他们组织人员临摹有“神州第一画”之称的《清明上河图》,而且临摹作品要承担为1961年“七一”,建党四十周年献礼的重任。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作品,这幅画从诞生之日起,伴随他的就是一个接一个的传奇故事。“神州第一画”“中华第一神品”都是人们对他的赞誉,《清明上河图》的美妙与神韵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画中仅神态各异的人物就达800余人。要将这样的经典巨作纤毫毕现的临摹下来,其难度可想而知。而且从任务下达之日起到1961年七一留给临摹工作的时间只有一年半。
如何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当时成为了荣宝斋的工作中心。
首先是确定临摹人选,根据荣宝斋多年来经营书画的经验,这样的临摹工作必须交给一个人来完成,才能保证笔法一致。而且《清明上河图》是无法用价值衡量的国宝,对临摹者的综合素质要有及高的要求。
荣宝斋的领导们经过反复研究,始终不能确定最佳人选,最后经理侯凯做出了决定。
侯凯经理推荐的冯忠莲就是老陈的母亲,候经理之所以这样安排除了人品和政治上的信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冯忠莲曾经临摹过一副与《清明上河图》同年代的古画。那是在1953年,冯忠莲刚刚进入荣宝斋工作,侯凯对这位出来乍到的女画家的能力还有些怀疑,他准备先考验一下冯忠莲。
侯凯派冯忠莲到东北博物馆临摹一张宋代古画,“宋赵佶摹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此图着色艳丽,用笔独到,非一般人可以临摹,让侯凯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看起来文弱的女画家,时间不长就成功的完成了任务。
冯忠莲的临摹品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不久她就被任命为荣宝斋编辑室的科长,这也是荣宝斋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科长。
在侯凯经理的推荐下,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临摹《清明上河图》的重任落到了冯忠莲的肩上。这次突如其来的任务让冯忠莲有些措手不及。
临摹前的准备工作非常紧张,当时一周七天都不能休息,而那时冯忠莲的家里还有4个正在读书的孩子,孩子们还不知道母亲在从事什么工作,只是发现妈妈突然忙起来了。直到有一天长子陈常年收到了妈妈的一封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