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家开办文化讲座
老年大学的文艺表演
编者按
不久前,深圳公明街道老年大学开学了。公明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主动和街道老干中心联合开办的老年大学开设电脑、交际舞、曲艺3个班,招生150人。老年人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一位退了休的李阿姨高兴地说,以前的任务就是带孙子,现在孙子送去全托,我也天天忙得脚不沾地,每天充实惬意,精力充沛。
其实,这个让老人们过上“活到老,学到老”的幸福生活的老年大学,只是公明街道建设学习型社区中的一个具体项目。自2003年以来,根据先后制定的《公明镇创建学习城镇(街道)的实施方案》、《公明街道“示范学习型家庭”评选办法》、《公明街道星级学习型单位(企业)评估标准》等方案,公明一直致力于建设学习型街道,逐步形成了以公办教育为主,民办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及老人为辅的完整的教育格局。
一系列教育和学习项目的开设,惠及了公明街道从小到大各个年龄段的居民,让人们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稳步提升,书香社区筑就深圳公明街道的和谐家园。去年至今,先后有“宝安区创建学习型家庭现场会”、“宝安区造就百万技能人才工程现场会”和全国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工作现场会在公明街道召开,公明街道创建学习型街道的诸多尝试和显著成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家庭 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区
以前一说到宝安区公明街道小区的社区生活,村民们除了做生意、打麻将,几乎很少有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的。
为了彻底改变旧貌,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社区环境,公明街道去年以田寮小学创星级学习型家庭为龙头,积极开展“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片社区”的社区文化教育创建活动。去年年底,街道办共评出学习型家庭392家。如今,许多社区麻将声近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是朗朗书声。
公明的各个社区中,外来人口占了绝大多数。公明街道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发现,几姐妹在一个学校读书,成绩好的都好,成绩落后的都落后——学生成绩的高低与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创建工作有据可依,公明街道办提出了“学习型家庭星级评比标准”,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在一、二、三星级家庭评比标准中对软硬件环境都提出了不同要求,如三星级家庭的标准是:家庭硬环境:有专门独立的小房间;有书柜、书架,藏书100册以上;全家订阅报刊杂志4种以上;有自己的学习专用电脑;每年用于购买书籍费用不少于800元。家庭软环境包括有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每个成员热爱学习,自主学习,对新知识有兴趣;成员之间经常沟通,相互都是朋友;成员之间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对生活、对学习充满信心;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个人学习和亲子共读时间,如:看书、读报等。家里从来没有麻将声,孩子看电视时间少于30分钟;每月有一次以上的全家集体活动;全家积极参与社区和学校的各项活动。
标准制定后,公明街道办发动各社区村委会和学校向广大学生和家长宣传创建工作。工作人员还到家里去走访,给每一户申报的家庭做详细的记录,形成资料档案,指出家庭学习环境中还存在的问题。
每一个星级学习家庭都有不一样的故事。在公明,如今每个社区居民都以创建星级家庭为荣,从星级家庭中每个社区人尝到了甜头,找到了乐趣。
链接
学习家庭“评星”故事
在创建学习型家庭的过程中,许多平凡的家庭出现了不平凡的学习故事——
公明合水口村学生陆明家在创建中申报了三星级家庭,他的家庭条件已达到三星级的硬件标准,但其父亲整日忙于做生意、搓麻将,很少过问儿子的学习。学校上门与家长谈心,使家长认识到软环境更重要,学习型家庭的核心是亲子共读共学,共同进步。此后,他家再也没有麻将声,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个人学习和亲子共读时间,朝一个名副其实的三星级家庭靠拢。
田寮社区文书麦柏枝,在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中,把已经装修好的客厅重新装修,安排出一半地方成为家人共同学习的小书厅。现在,他把以前忙于应酬的时间尽量用来陪儿子一起学习。自己作为村里的笔杆子,经常与外商打交道,渴望能掌握外语知识,因此,与当报关员的爱人约定,除公事以外,晚上与儿子一起学英语。逢双休日,全家人还经常去宝城听英语讲座,参加英语培训。他们的勤学好学之风感染着一村人,带动了一村人。
从揭西到公明投资办厂的杨庆君,以前忙于生意上的应酬,每星期没几天能与家人一起吃饭,深夜回来时,儿子早已入睡,自己也觉得对不起孩子。在创建活动中,他在厂里专门腾出一个地方,装修好作为儿子的学习场所。晚上,他尽量做到不外出,应酬能推则推。在父母的关爱下,儿子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如今,杨先生自己也开始捧起了书本,成为公明成校的学员。
职工 千方百计为外来工“充电”
今年3月,广东教育学院06级教育管理专业本科班在深圳市宝安区公明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公明一家小校的外聘教师小赵深有感触地说:能继续学习一直是我的愿望,如今不出家门就能接受本科教育,我一定要加倍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
近几年来,公明成校不遗余力地培训外来工,年年都上新台阶。去年8月,全国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教育与培训现场会召开,教育部部长周济亲临该校视察并指导工作,对他们积极培训外来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据校长叶少荣介绍:目前,公明成校已有自考、技能培训、艺术教育、“2+1”中专教育、各社区居委会成人中专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专业与课程,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外来工教育培训体系。
联合办学 灵活多样
为了从整体上使进城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向更高层次迈进,公明成校采取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学校联办的形式,在外来工中实施成人高等教育培训。培训方式灵活多样、科学有效,学员既可就近入学,又可上网培训;既可半工半读,又可脱产进修,根据学员的经济情况,考虑到学员主动求学的愿望,采取分期付款等方式,方便学员学习。
公明街道对外来工还进行法律、法规知识普及的免费培训,对老弱病残和下岗工人及特困生实行学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面向市场 订单培养
公明成校创新培训模式,保证培训效果,积极拓宽外来工就业渠道。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更多在市场上走俏的应用型人才。他们与公明模具企业东江集团、自行车企业喜德胜公司联合办学,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建立劳务工人才培训直通车,逐步形成模具、电衣车和电子三大优势特色培训。几年来,有上万人考取各类专业证书,为学员成功就业铺平道路。
为了让更多的外来工便于找到工作,同时又为宝安一大批企业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公明成校开创了“校校合作”的培训模式。该校长期和内地中专、中技、中职学校挂钩,采取两种办法对外来工进行培训。一是经短期培训后推荐就业,着重进行就业观念和适应在深圳打工的常识培训;二是让内地将近毕业的学生到成校,联系企业一起对学生进行实训,学生进厂后可以马上上岗。
艺术教育 帮助转轨
为了引导外来工能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真正融入都市生活,成为名副其实的都市人,公明社区教育中心义务为外来工免费培训有关深圳概况、道德礼仪、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城市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还开办了成人中学、文化补习班和各类讲座,成立了秧歌、书画摄影、插花、棋艺小组,并利用社区教育网建立信息网络学习的新模式,为外来工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平台。
公明街道一位来自四川的外来工赵国胜高兴地说,刚来这里时只是想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赚一点钱回家,看不到希望,现在不仅学到了真本事,人的精神面貌也大变样了,慢慢地有了归属感,将来有机会我还想在这里安家落户,成为一个地道的公明人。
青年 “学业工程”备受欢迎
为进一步提高户籍青年的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深圳公明街道正式启动社区户籍青年学业百千万工程,用3年时间对户籍青年进行学历、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教育等3个类别的培训。
该工程的具体内容包括:鼓励已有高中以上学历的户籍青年积极报考大专以上成人学历教育,并鼓励有条件的青年攻读研究生学历;对社区户籍青年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工作以成校为基地,多部门参与、多元化教育培训经费投入机制,除设立100万元学业基金外,街道每年拨出专项经费,各社区每年留下不少于10万元作培训费用。此外,该街道还建立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对参加成人学历教育的社区户籍青年,在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后,街道将按大专3000元、本科5000元,研究生8000元的标准一次性给予奖励,各社区也根据实际相应奖励,在就业上也将给予优先推荐和安排。
由公明街道成人学校承办该工程实施的首个教育培训开班试点班,在全市最大的一个社区——楼村社区启动后,反响十分强烈,主动要求先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或技能培训的户籍青年报名十分踊跃。首个教育培训试点很快就“满员”,而其他的职业技能培训班和大专考前辅导班两个班的报名者也十分踊跃。
如今,公明在深圳宝安区第一个提出:力争3—5年,全面建成学习型街道——将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推向所有家庭,大力开展其他类型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坚持开展以“学业”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创业”为根本的系列活动,实施对本地青年的技能培训;开展公民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社区教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