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正在举行的上海民博会的民俗产品向参观的市民展现各自的独特魅力,三林刺绣通过抽、拉、雕的手法,呈现出了立体画面;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用31种不同绣法绣成。而另外一件展品——1851年首届世博会全景图更是以其少有的珍贵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眼球。
铜版画长卷展首届世博
千工床、红橱、子孙桶、梳妆台,眼前的一套民国宁式朱漆家具,精巧别致,再现了上海滩送嫁场面;另一侧,条案、供桌、祖容像等,则又是一番复原后的上海人祭祖场景;展现民间二十四节气的画稿、清末明初的各色女装……正在举行的上海民博会展区内民俗展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上海的相关院团都将在各自的展区通过图片、戏服、影像以及现场表演等形式展现各门艺术的魅力,顾绣、竹刻、锣鼓书等老艺人也都在现场做展示。
然而,在这众多的表演和展品中,一幅铜板画长卷最吸引市民眼球。据主办方介绍,这幅长卷全长6.74米,是反映了第一届世博会的全景图。它将1851年英国伦敦的世博会全景都展现了出来,其中有一段还是中国馆。这幅铜版画是刚刚从伦敦拍卖回来的,此次为首次展出。
“上海绣”绣万里河山
第一层游鱼尾翼是把一根丝劈成256分之一绣出来的,第二层荷花色泽渐变,浑如苏绣,第三层朦朦胧胧的绿影,将远山近水烘托的层层递进。
这就是三林刺绣,一个拥有700多年历史、集中国传统四大名绣———苏绣、湘绣、鲁绣、粤绣精华,又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时尚元素的“上海绣”。上世纪,三林绣娘曾多次走出国门展示技艺,而美国里根总统的绣花枕套、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真丝睡袍,都留下过她们绣花针的痕迹。然而后来兴起的机绣、电脑绣,使三林刺绣走向衰微。
2005年,上海全面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林刺绣第一批就被市政府确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林绣庄的当家人毕峥带着绣庄所有人遍访三林老绣娘,终于复原了三林刺绣150多种原生态绣法。此次民博会上,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令人叹为观止,这幅地图表面上看去,与一般地图无异,但它却体现了三林刺绣的31种原生态立体绣法。“31个省市自治区各是一种绣法。”毕峥说,31个省市自治区被绣在三林独有的标布上,这是根本无法复制的布匹,采用的是千年前黄道婆传下来的古老织法。一块经纬交错的绣布,绣娘手指上下翻飞,按照地图走势先抽空部分经纬,再用31种针法精细地绣上去,把其余的布料抽空,那剩余的绣线就成了镂空图案。(新闻晚报/记者程贤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