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围
4月20日,本刊以《老商家欲重振“大本营”》为题对哈尔滨市老字号商家同记进行“自救”改造进行了报道。“自救”行动会收到怎样的效果?“老商家重振‘大本营’”是现实之路还是一句口号?老字号的振兴会一帆风顺吗?一个多月后,记者再次将目光对准了这家百年老店。
新同记?老同记?
6月10日,记者再次来到位于道外区靖宇街上的同记商场。在二楼鞋帽商场,购物人群来来往往,身着制服的营业员也不断地为顾客试鞋和取货,这个刚开业一个多月的新商场显得很热闹。
“这次调整非常成功。”中央红集团同记商场总经理张桂兰对记者表示,一个多月前进行的重新调整,给同记带来了面貌一新的变化:许多老顾客又回来了,先前挤着要出去的经销商开始争抢理想的柜台。人气的提升带来了经营的变化,仅一个月的时间,经营额就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还多。
张桂兰表示,这次调整同记突出了一个“实”字和一个“新”字。商品实、价格实、服务实,重新定位后,专门经营食品百货超市和鞋帽类商品,老道外的“老同记”又回来了;环境新、品牌新、管理新,新同记又吸引了更多年轻的消费者。
业内人士认为,同记这次调整之所以取得初步成功,是缘于他们对形势和自身进行的清醒判断。调整后的同记不仅在经营内容上向老同记进行了回归,而且经营范围也调整为以辐射道外为主,“道外人需要什么我们就进什么,道外人喜欢什么我们就卖什么。”张桂兰这样概括他们的调整策略。
一场不事张扬的鞋履文化展
同样在二楼商场,记者被一排排图片所吸引。鞋帽商场经理刘波介绍说,这是一场即将开始的鞋履文化展,展出的图片呈现了我国几千年来的鞋子演变和丰富多彩的鞋履文化。展出的鞋类图片最早的能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还有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特色鞋,以及国外最新潮的时尚鞋类。刘波说,他们想以此进行一场促销。
与时下各大商场铺天盖地的“打折”、“返券”相比,这样的一种“促销”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刘波说,他们进行“文化促销”是对现代商业营销的反思。现在一些促销中赤裸裸的物质诱惑,在带来短期利益的同时,也打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对企业长远的经营也会造成一种“内伤”。更重要的是,那种营销手段彻底放弃了商业文化,对消费者是一种极大的误导。
“鞋履文化展能让顾客在消费时领略商业中的文化内涵,同时也突出了百年同记的深厚底蕴。”刘波说。
谁来捅破那层窗户纸?
调整一个月营业额就翻了一番,接下来还将在二楼和三楼开设运动休闲和家居商场,同记似乎闯出了一条“重走老路”的振兴模式。
同记的自发式振兴能取得怎样的成效,还需要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但长期从事商业研究的哈工大教授李东更加关注的是老字号商家的“集体复兴”。
李东认为,同记的回归式调整并取得初步成效,有其独特的地方,别的老字号不一定能够模仿。包括同记在内,哈尔滨市众多老字号都没能真正实现体制上的转型和创新,如果不能转变成为现代企业,引进现代的管理和竞争机制,那么,老字号的商业价值就将逐渐削减,“老字号”也将会徒有虚名。
“改制是哪一家老字号也绕不过去的一道门槛。”李东说,像同记这样的企业要争取在企业效益好时把握改制创新的机会,应该争取主动而不是回避,“那一层窗户纸迟早要捅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