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半根铅笔一用十三年
去年,“北京市西部阳光行动”的一批大学生志愿者到西部支教,他们用日记记下了支教的点点滴滴。中国第一部民间志愿者日记由此诞生。故事一半根铅笔用了13年讲述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来超
去年暑假我在贵州白碧支教,遇到了16岁的女孩江福花。在课堂上,她用一根短得不能再短的铅笔写字,如果不仔细看都以为她是在用手指写,她的本子也是皱皱巴巴的香烟纸粘在一起的。
当我课后问福花为什么用这么短的铅笔时,她忽然哭了:“这支铅笔是妈妈改嫁前买给我们的。那会儿我和哥哥还小,爷爷就给我们收养起来了……后来上学了,爷爷就把铅笔掰成了两半,我半支,哥哥半支,一直到现在……10多年了,我一直用这半支铅笔。”福花说她一般只有在考试时才用铅笔,而平时都用石头在地上写字算题。懂事的她知道家里没钱,更不想让爷爷为买文具而累坏了身子。
不是亲眼所见,我真不敢相信半支铅笔能陪伴一个孩子13年!我什么也没说,把手中的两支笔塞到了福花手中。故事二“布丁就是衣服破了缝上去的布”讲述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王鲁蒙
在四川莲花村,我给孩子教英语。
记得有一次讲到意大利面食、通心粉、布丁等词汇,这些陌生的概念是山区孩子闻所未闻的,他们都安静地望着我。我尽我所能向他们描述这些东西的形状、颜色、做法、味道等等。但讲完之后,看着孩子们茫然的眼神,我觉得我正在做一件很残忍的事情。
我本想问大家:“有谁吃过布丁?”后来想想这样的问法似乎不妥,便把问题改成:“有谁知道布丁是什么?”
安静的课堂上,一个女孩子怯生生地回答:“布丁就是衣服破了缝上去的布……”
那一刻,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专家点评支教对大学生来说是一场洗礼
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杨东平说,大学生志愿者支教支农的帮助可能十分有限,甚至微不足道。但是具体地救助一个失学儿童、建一个图书馆仍然有着确定的重要价值。一个人和一万个人同样重要,没有对于“这一个”的重视,就没有对于“每一个”的重视,从而抽空了社会关怀的价值基础。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帮助弱势地区、弱势群体这一过程,是一场洗礼,让他们的心灵和生活方向发生了可以看得见的变化。晨报记者代小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