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厅就餐之后,不是支付现金,而是手签一张支票结账。个人支票,这种在国外常见的支付手段近年来在国内发展却是频遭冷遇。据悉,在央行的一手推动下,国内个人支票业务有望获得重生。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马德伦日前在上海透露,丰富票据种类、建设全国统一的票据集中处理中心,实现个人支票等票据的全国通用,将是下阶段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
据了解,央行已决定年内在广东省试点省内通行的个人支票(业界称为“广东票”)。此外,目前已在京、津、冀等部分地区进行跨区域流通试点,明年有望完成全国推广应用,从而实现支票全国通用。
广东试点已无障碍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表示,目前“广东票”的试点尚在准备之中,具体实施细则尚未出台。
据介绍,作为“广东票”试点的一个前奏,广东省从今年3月开始,已经开放了香港居民在该省境内使用人民币支票业务。拥有人民币存款账户的香港居民,可用人民币支票在每个账户每天8万元的限额内,支付在广东省内的消费支出。而省内商户或个人在收到香港居民签发的人民币支票后,可在出票日起的6个月内,委托其在省内的开户银行收款。
而在此前,国内已开展个人支票业务的城市大多只能用于同城结算。使用范围局限,接受度不高一直被认为是个人支票难以大规模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个人支票遇阻“信用关”
事实上,早在1986年,我国就已在广州、上海、深圳等7个城市,针对个体工商户试点推出个人支票,但试点最终无疾而终。除了受当时社会需求和结算区域限制等因素的制约,客户、商家乃至银行系统自身对于“空头支票”、“伪造支票”的担心,是造成个人支票推广困难的主要原因。
深圳市商业银行的一位人士表示,“受票人无法辨别支票真伪,同时也无法有效地防范空头支票风险,这严重阻碍了个人支票的发展。”
“按照规定,一旦客户出现了违规行为,银行将停止使用该账户,公布其信用违规记录。但事实上,这样做的银行并不多。”一位银行界人士表示,就算出现客户违规情况,各银行一般都不会对客户进行处罚,顶多是注销该账户。
除此之外,个人支票推广困难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首先是近年来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在大多数情况下,现金和银行卡已经能满足一般民众的支付需求。此外,对银行而言,个人支票业务给银行带来的收入主要是手续费,每笔交易只收取收款人1元钱的手续费,比银行卡的手续费还要低。因此银行的推广热情并不高。
征信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虽然面临诸多问题,但央行推广个人支票、丰富支付手段的信念却并未消减。经过几年的努力,影响到个人支票业务推广的一些瓶颈因素正在逐步突破。
据悉,我国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正式运行并全国联网,截至2006年1月底,已收录4.86亿自然人信息,涵盖各类个人金融信息,央行信用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客户在向银行申请办理个人支票业务时,银行就可利用这套征信系统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如果申请人在征信系统中存在不良记录,银行就会拒绝其申办请求。此外,银行还规定申请人须有稳定的资产和收入,同时要求申请人要在银行开户,并存入相当数额的存款用于支付。
目前各家商业银行也纷纷推出“个人支票保付系统”,受票人可通过银行的专线电话查询出票人签发的支票的保付情况,杜绝空头支票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