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为迎合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炒卖及对冲需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抢先推出人民币兑美元、欧元及日元的期货、期权,成为全球首批在交易所买卖的人民币外汇期货产品,力争成为每日成交额估计达10亿美元的人民币“不交收远期合约”(NDF)市场。
中国监管层态度是成败关键
市场人士则相信,场内交易的人民币期货、期权透明度较高,且在兑美元以外,加入兑欧元及日元的“交叉盘”产品,相对场外交易的人民币NDF合约有一定竞争力,但能否成功,关键之一是中国监管机构的态度。
CME企业发展部执行总经理孙致恩不愿预测人民币新产品交投量,但他表示这是咨询投资者意见后,认为有需求才推出的产品。
被问及是否已获中国监管部门许可,批准内地机构参与买卖人民币产品时,孙致恩不置可否。但CME亚洲产品及业务高级总监黄仲发指出,即使中国的机构投资者未获批准参与,现在场外交易的人民币NDF产品,每日成交额也达10亿美元,CME推出的产品只是提供另一选择。
对此,花旗银行资金部主管陈少平称,若其开价合理,并持续有投资者参与,CME人民币产品对NDF市场参与者而言,会有一定吸引力。但中国工商银行(亚洲)助理总经理陈凤翔指出,CME一次过推出人民币兑不同货币及10多个合约资金分散,反而摊薄流通量。(禅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