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7日电(记者韩洁李泽兵晓莉)一些熟悉中国粮食安全形势的人士27日说,中国2006年粮食总产量很有希望继2004年和2005年之后连续第3年增加。
这些人士说,在全球粮食产量和库存减少的背景下,占世界人口20%的中国粮食丰收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
中国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说,由于播种面积扩大、政府支持力度增加,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中国全年粮食增产的可能性非常大”。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莫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亦持相同观点。他说,根据目前对中国下半年气候的预测和北方地区旱情的逐渐缓解,“中国全年粮食增产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今年以来,中国遭遇较严重旱情。据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6月8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达1.56亿亩,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方地区,其中,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北方4个粮食主产省区的受旱面积占83%。
一些西方舆论说,由于商品粮主要生产地美国、东欧和中亚等一些地区也遭受旱灾并影响到粮食收成,全球粮食库存已接近历史最低点,加之中国今年将因粮食生产受损而需要进口更多的粮食,“目前世界粮食市场正处于敏感时期”。
美国的高盛公司最近还调高了小麦和玉米期货的预测价格,其部分依据就是中国对粮食需求的增加。
国际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全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约为2亿吨,约相当于中国粮食消费量和生产量的40%,中国粮食产量每减少一个百分点,将拉动国际贸易量的2.5个百分点。
马晓河说,2004年以来,中国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达到了创纪录水平,农业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他说:“气候条件的不利对今年上半年的中国粮食生产影响有限。”
目前,中国的冬小麦和早稻等夏粮作物即将收割完毕。夏粮占中国全年粮食产量的20%。据一位政府人士透露,今年中国夏粮的亩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夏粮产量的增加幅度将达6%以上。
马晓河认为,今年中国不可能大幅度增加粮食进口,而对部分种类谷物的有限进口也仅仅是调剂余缺,这是“正常的经济现象”。
莫纳甚至认为,中国在过去两年经历的粮食供应紧张形势将在今年得到进一步缓解,粮食产量和库存的持续增加甚至可能会出现小幅的供大于求。
莫纳的看法是“中国今年不会大量进口粮食”。他还说,实际上中国粮食进口的减少反而会是全球粮食贸易量缩减的重要因素。
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谷物产量预计减少1900万吨,降至20.15亿吨,世界粮食市场将会出现供不应求和库存大量减少的局面。
莫纳认为,世界市场粮食需求的增加以及上涨的粮食价格,将会给中国粮食出口带来潜在商机。
2004年,中国粮食生产终止连续5年的下滑,当年总产量上升至4.695亿吨,2005年,中国粮食总产又增长3.1%。
然而,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柄生警告说,中国粮食生产基本走出低谷,但粮食供求关系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他说,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安全问题将会长期存在,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以及增加粮农收入,将是中国中长期关注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