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首届“兴滇人才奖”表彰大会在昆明隆重举行
昨天上午,云南省首届“兴滇人才奖”表彰大会在昆明隆重举行。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有重大创新或做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民族民间文化人才、技能人才及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表彰,朱有勇等10名获奖者每人荣获奖励30万元,这是我省奖励人才的最高奖项。
首届“兴滇人才奖”10名获奖人分别是: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教授朱有勇,云南大学研究员侯先光,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张桂梅,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教授蓝瑚,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邹韶禄,昆明滇虹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振宇,云南师范大学学生王晓福,《云南映象》总编导兼艺术总监杨丽萍,西畴县兴街镇克广村村民小组长陆会芳,昆明力神重工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耿家盛。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出席表彰大会并作重要讲话(详见另文)。
省委副书记、省长徐荣凯宣读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授予朱有勇等10名同志首届“兴滇人才奖”的决定》。
表彰会上,白恩培、徐荣凯等省领导为获奖者颁奖。侯先光、耿家盛作为首届“兴滇人才奖”获奖者代表在会上发言。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晏友琼,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杨应楠,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牛绍尧,副省长程映萱,省政协常务副主席孟继尧出席会议。
据悉,首届“兴滇人才奖”的评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参与。经过各级推荐和报名,行业评审、评审会初评、公众投票、评委会复评、社会公示等多个环节,层层把关,优中选优。10位获奖者涵盖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是我省各类人才的杰出代表。通过这次评选,将激励我省各界各类人才努力工作,刻苦钻研,用更加优异的成绩,为云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人才是兴滇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
白恩培纵论科学人才观
在首届“兴滇人才奖”表彰大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就首届兴届人才奖评选工作和获奖人给予高度评价,结合我省实施的人才强省战略对下一步人才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人才辈出的环境和鼓励各类人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大显身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白恩培在讲话中还还深刻阐述了科学人才观。
“兴滇人才奖”评选做到“四不唯”
——这次评选表彰,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评选标准,把各类人才都纳入评选范围,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体现了科学人才观的内涵和要求。这不仅是对我省人才队伍建设的一次检阅,更是对人才观念的一次新突破,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获奖者彰显四种精神
——他们当中,既有在科学技术领域上有重大突破和创新的专家学者,又有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推动作用的企业家;既有在生产一线刻苦钻研、岗位成才的普通工人,又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致富带头人;还有在弘扬我省民族民间文化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艺术家,涵盖了专业技术、企业经营管理、民族民间文化、实用技能、农村乡土人才等领域,具体很强的代表性。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敬业精神,任劳任怨、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
人尽其才的局面正在形成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省人才强省战略成效明显,科学的人才观在全社会逐步树立,市场配置人才的格局逐步形成,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因素逐渐破除,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才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可以说,人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知识、技能和创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一个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人才是兴滇之本
——云南作为一个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四位一体的省份,要加快发展步伐,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要有成千上万的人才作支撑。可以说,人才是兴滇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要实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人才资本投资是效益最好的投资”的理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人才在城乡、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合理分布,为全面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重中之重
——要紧紧围绕实现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大通道的目标,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的知名专家、学者,在国内、省内有影响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人才。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不断增强我省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自主培养、开发和引进并重,建立健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进一步加大引进人才和智力工作的力度。
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事业就是感召力,机制就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要进一步完善党管人才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要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创造事业造就人才、环境凝聚人才、机制激励人才、法制保障人才的良好环境,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通过建立健全鼓励人才创新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坚持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的政策,对作出突出贡献和给予重奖,真正形成岗位靠竞争、报酬靠贡献的激励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