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模在担任县市(区)领导职务的10年间,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和忘我的工作干劲,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带领一班人创造了显著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 为了大力弘扬黄成模勤政廉政的公仆精神,省委决定,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向黄成模学习的活动。
——摘自《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开展向黄成模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与黄成模再次握手,依然是满手硬茧。
有人形容黄成模的手就像一段东方大地上随处可见的马尾松树干。黄成模对此评价只是淡淡一笑:“我是种庄稼出身,退休以后还想当农民,手上的茧可能要跟自己一辈子了。”
东方不大,事情不小。2001年底,黄成模出任东方市委书记,上任之初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戚火贵案件”及前任市委书记失误所造成的共同的症结——脱离群众。
如何拉近与群众的距离,重新取得群众的信任?黄成模坚信:“只要心里装着群众,什么事情都好办。”
盼了半世纪
喝上自来水
黄成模到任东方市后的首次亮相要从一首“罗带水缸比人多”的歌谣说起。
八所镇罗带村,人称“黑齿村”,村里男女老少齐崭崭一口黑牙。上世纪七十年代,防疫部门来村里化验,发现罪魁祸首是饮用水中的氟。从那时起,村里每天用牛车浩浩荡荡地到离村两公里远的地方取水。一般家庭都置办了五六个大缸盛水,全村760多户人家4000多个水缸。
1986年,当时的东方县拨款8万元打了两口井,但水又苦又咸,半年后就废弃了。12年后,罗带饮水问题上了市人大议案。1999年9月,罗带自来水工程启动,水管都拉到了村口,却因资金未到位而搁浅。2000年5月,市政府再次督办,但最终没有下文。
“尝一口先前从井里打出来的水,又苦又涩又咸,含在嘴里硬是吞不下,朝嗓子眼走了一段又给呛了出来。”那一口水让黄成模至今难忘。亲自尝了井水之后,黄成模立即将有关部门的领导请到了罗带村,没有往日的寒暄,直截了当进入主题:“两月内水管进村。有困难请讲!”
“看着黄书记拉长的脸,有困难也都咽了回去。”一位亲历现场的干部对当时的场面记忆犹新。
2002年春节前,盼望了50多年的罗带村人终于喝上了自来水。说起这件事,黄成模深有感触:“老百姓的利益高于一切,为老百姓做事,要做一件成功一件,让老百姓满意一件。”
书记电话公开
欢迎百姓交谈
八所镇港门村的村民都知道,计生二女户张和弟、谢宋丽夫妻和他们的市委书记黄成模一直保持热线联系。谢宋丽的保洁工作是书记帮她找的。由于工作地点离家远,照顾不了孩子,她又给书记打了一个电话,之后书记让他们在市里的一间小屋暂时安身。“书记的手机号和办公室电话张和弟夫妻俩都有,原来他们可是村里最穷的人家,现在他们可风光了,和书记攀上了亲戚。”其实,像张和弟这样的“计生穷亲戚”,黄成模在许多村子里都有。
过去东方市的老百姓想见市委书记不容易,需要“过关斩将”:门卫关,秘书关,战战兢兢走门前了,房门紧闭。电话、手机号码更是不轻易示人。但黄成模不同,他的办公室的门敞开着,没有人挡驾,电话、手机号码“公而告之”,东方的百姓随时可以与他交谈。曾经有人问黄成模,你这个父母官,多少大事要办,费那么多时间与老爷老太磨牙,烦不烦?黄成模严肃地说:“错了,我不是什么父母官!人民群众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当父母的来要求子女办事,正当得很哪。再说了,当干部的就是为群众服务的,门关上了,不知道群众的要求,如何服务?如果有一天,群众有事不来找我们,那就危险了!”
与老百姓相关的事,黄成模看得很重。东方当地人都称他是“敞开门的书记”。
没有不讲理的群众
只有不到位的干部
黄成模摸民情察民意有独特的方式,他也听汇报、搞座谈、看材料,但更喜欢一竿子插到底。他尊重民间的声音,包括那些不和谐的声音。
八所镇小岭村是海南省远近闻名的“上访村”、“问题村”。1999年以来,这个村的党支部成员腐化无力,村委会瘫痪,村民反映的系列问题长期无人解决,他们从市里到省里一度上访到北京,其间甚至发生警察无端抓人打人事件,村民与当地党委政府关系极度紧张。
黄成模上任第4天,便带着干部深入小岭村,寻找机会座谈化解民怨。没想到的是,村民对这位新来的书记敬而远之,没有一个人愿与他说话。接连几次,黄成模在这里不是吃闭门羹,就是遭群众误解和谩骂。有一次,一位情绪激动的村民在争吵中,一巴掌将桌子上的矿泉水拍飞了,水正好浇到黄成模的头上。黄成模装作若无其事,继续听村民们撒怨气。村民们终于看到眼前的这位书记的确与众不同,开始慢慢对他产生了信任。
“没有不讲理的群众,只有工作不到位的干部。”对此坚信不疑的黄成模在3个月时间里,一连13次走进这个村。黄成模深情地说:“这些村民在过去确实受到不少委屈。我请他们一定要相信党和政府,不要失去任何信心。”随后,东方市委成立工作组进驻小岭村,果断调整了这个村所在乡镇的“领导班子”,并指导顺利完成陷入僵局的村“两委”换届工作,建立起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同时对近10年来的村经济账目进行全面清查,澄清了一些“糊涂账”,追究了3名原村干部的法律责任。还安排30万元专款给这个村修路,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创建文明生态村。
砍掉形象工程
修复救命水渠
东方缺水。虽说家门口就是北部湾,但一年降雨才800毫米。曾经被当地人称为“救命渠”的戈枕水利南干渠因年久失修已经断流10年,渠底的淤泥积了一米来深,造成东方市2/3的良田守着水渠无水用。
2002年5月15日,东方市116个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和驻地部队官兵浩浩荡荡开上戈枕水利南干渠,拉开了水利大会战的序幕。
“不准摊派,不准转包,干部必须亲自上渠出力流汗!”广大干部群众从市委出台的这个特殊规定中,强烈感受到这回市委是动真格的了。
“海南的太阳就数东方的毒辣!”但是,再毒辣的太阳也阻止不了黄成模的干劲。每天出工,他都光着脚、扛着锄头,带着市里四套班子领导走在整个队伍的最前面。20天下来,他的皮肤晒得更黑了,手起了老茧。
起初,村民们躲在树荫底下看热闹,以为这次修水利又是在耍花架子,这些机关干部只不过挥挥铁锨、拍个镜头就走人。但是看着看着,村民们再也坐不住了,个个奔上工地,有的搬石挖土,有的端茶送水,有的帮忙修理工具。十所村农民唐付才看到工地石料紧张,主动把自家准备用来盖房子的几车石料拉到了工地。家人开始有点想不通,唐付才激动地说:“连市委书记都上了工地修水利,我们家这点石料算得了什么!”
2002年6月4日,南干渠终于响起了动人的流水声。
修复“救命渠”成为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受此启发,黄成模又果断作出决定,停建“九龙广场”、“九龙塔”、“生态龙”等形象工程建设,取消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九龙烟花节”,将省下来的大部分资金投到23个村庄,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困难;划拨645万元补发拖欠干部职工工资的增资部分;划拨救济金304万元,用于救助和帮扶弱势群体;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好当家水产集团等企业合作,妥善安置100余名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
有人担心,把“九龙广场”等工程停下来,会不会影响东方的形象、影响新班子的形象?对此,黄成模严肃地说:“群众的‘肚子’比领导的‘面子’重要得多!比起群众的利益,领导的脸皮算什么!”
采访结束前,记者问黄成模现在东方市最大的变化是什么?黄成模想了想,笑了笑说:“老百姓看我们的眼光比过去亲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