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口岸率先推行“零待时”
平均每船将可节省6300美元
本报讯记者从昨天召开的有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进一步深化“大通关”建设,营造一流口岸环境,经过市政府口岸办与各口岸查验单位多次研究,决定从今年8月起,在青岛口岸前湾港区对国际集装箱航行船舶全面推行在港零待时。 青岛口岸也成为国内第一个有效归并口岸船舶查验便捷措施,整体推出对国际集装箱航行船舶实行高效率、一体化查验新模式的口岸。
所谓“零待时”,是指国际集装箱航行船舶出入境,在向口岸检查检验单位申报、递交规定的单证(由船方代理递交亦可)后批准进出口岸的前提下,进入口岸抵达码头泊位时即可靠泊卸船作业;装船作业结束后即可离港出境,在港非生产性作业时间为零。
与原来船舶到港后和离港前等待查验单位的联合检查的模式相比,“零待时”大幅简化了通关手续,将联检工作与港口装卸作业同步进行,并在查验关口上分别进行前置和后移。这样一来,就可最大限度压缩船舶在港非生产性时间,从而有效提高码头使用效率,降低船公司的营运成本,通畅货主的物流体系,提高青岛口岸的竞争力和物流环境。
据有关船东计算,青岛口岸每将船期缩短一秒钟,就可节省1美元的租船费。实行“零待时”后,每条船的办理手续时间最少将节约105分钟,每条船就可节省6300美元,经济效益可谓非常显著。(本报记者戚一川)责任编辑:亦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