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跨越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纵横十四省区,转战数万里……1936年10月,当历尽千难万险的几支红色大军在黄土高原紧紧相拥时,他们的远征从此有了一个广为传唱的名字:长征。
作为一部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锤炼出了党和军队的一代精英;长征精神,成为党所领导的日益强大的人民军队不竭的精神动力。
长征二万五千里,始终朝着一个方向
在红军长征图上,四支红色的线条,如同四条飘逸飞舞的巨龙,在中国西部的山峦原野间盘旋蜿蜒,最后在黄土高原紧紧拧结在一起,汇成了一枚鲜艳的红星。
聂荣臻元帅生前曾回忆说:问每一个红色战士,为什么要当红军,他们都会回答你“为了打土豪,分田地”“为了苏维埃新中国”。
也正是这种对理想的坚持,使红军创造出人类军事历史上举世无双的纪录:平均日行军74华里;几乎每天都会有一场战斗发生;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整一次……还有,随时从头顶上落下的炸弹;还有,10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还有,经年积雪的雪山和吞噬生命的草地,以及难以忍受的饥饿和无尽无止的疾病……
包括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以及红二十五军在内的四路大军出发时,总人数20.6万,沿途补充兵力1.7万,长征结束时,还剩5.7万。
血与火的洗礼,熔铸出不可战胜的人民军队
长征结束仅仅13年,毛泽东就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崭新共和国的诞生。这一天与长征胜利时一样,也是在10月。
毛泽东在总结长征胜利经验时曾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从“秋收起义”到三湾改编,从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到夺取中央苏区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创立了建设一支人民军队的各项根本原则。然而,随着“左”倾教条主义者占据了苏区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在指导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正确主张被全面否定。结果是,全国根据地力量丧失90%以上,红色大军不得不被迫在血色残阳中踏上战略转移的远征之路。
没有什么比死者的鲜血更能引发生者的反思的了。
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成为中央最高决策层的实际核心,重新掌握了红军的指挥权。
这一刻,扭转了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
四渡赤水、兵临贵阳、虚指昆明……重新把舵的毛泽东以一连串中外战争艺术史上罕见的大手笔,指挥红军以指东击西、形南实北的高度灵活动作,呼啸驰骋于黔桂川滇的万水千山之间。
正是通过长征,全党全军真正认识和理解了毛泽东和他的军事思想,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中国革命战争全局上的指导地位。
遵义会议后,红军各部队在团以上各级机构中恢复了党的领导制度,并加强了连队党支部的建设。
无论是强渡大渡河的勇士,还是飞夺泸定桥的英雄,都是由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聂荣臻生前曾回忆,每打一仗下来,党团员负伤之数,常常占到伤亡数的25%,甚至50%。
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长征,锤炼出了一支越战越强的人民军队,锤炼出了人民军队的一代精英。
担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
曾思玉将军回忆,抗战爆发后,连参加过长征的炊事员、卫生员都能到敌后发动起一片群众……“第一仗,我们就给了日本人一个下马威。”
夜袭阳明堡、设伏雁门关、血战黄土岭……国防大学教授徐焰说,这些战斗之所以著名,其意义并不在于战果的丰硕,而在于对日军嚣张气焰的迎头痛击和对全国人民抗战信心的极大鼓舞。从此之后,一时甚嚣尘上的“速亡论”再没有了声响。
正是这支队伍,使凶残的日寇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在历时8年的全国抗战中,敌后军民歼灭日伪军170余万人,解放国土100余万平方公里,建立了遍及19个省区的抗日根据地……
岁月悠悠,那场伟大远征的亲历者带着他们红色的记忆一个个离开。在他们身后,这支经历过长征战火洗礼的人民军队正如史沫特莱所言,还在继续创造历史。
济南军区某红军团“红一连”是一个曾涌现出10名战斗英雄,荣立48次战功的英雄连队。“打头阵,当先锋!”长征精神如同征战的号角,鼓舞着人民军队的新一代官兵。
从训练手段的改进到训练观念的变革,从人员素质的历史性飞跃到编制构成的精干高效,从常规武器的长足发展到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从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正在日新月异地改变着自己的面貌,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70年过去,红军将士们的万里长征,已作为举世罕见的人间奇迹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永垂史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