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省枣树面积已达540万亩,年产量达到2.7亿公斤,是全省面积最大、发展最快的果树。枣树面积和枣产量在全国位居第三。很多产区,枣已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支柱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财源。然而,枣的销售额并没有和产量发展形成正比,缺乏拳头产品、销售渠道不稳定、价格偏低,尤其是外贸出口数量增长缓慢。 开拓销路,扩大出口成了广大枣农的迫切期待。
藏在深山人未识
山西枣果型大,品质优,富含抗癌物质、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但这些显著的特点和突出的优势,却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宣传,甚至连枣农、枣商都知之甚少。所以,我省的枣往往是一等产品卖三等价格。近年来,国际上对枣的营养和医药价值的研究已取得许多进展,如枣果中钾离子的作用,环磷酸腺苷对于心血管病和癌症的防治以及用于其他疾病的疗效等,都是过去知之甚少或未曾发现的新知识、新信息。认识这些新成果,对明确加工方向、提高附加值、投资研发新产品都将是极大帮助。
科学规划势在必行
枣是我国的特产,世界上多数国家没有枣树。但现有关于枣的各种成分的说明和数据、质量标准大都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制订的,这些都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市场进行修改。对全省销量大的枣,分不同品种、地域,统一进行一次分析化验是当务之急。原产地认证和商标注册也是我省枣业的弱项,从保护枣农利益考虑,这方面的工作必不可少。山西枣的品种约有130多个,产量悬殊。品种杂、批量小、名称乱的现状不利于对外贸易。对全省原枣作科学分类、分等势在必行。按级、按类评定价格,不仅能体现公平交易,而且利于枣树品种的“优胜劣汰”。
在市场上打造“晋枣”
全省540万亩枣树,年产2.7亿公斤枣,犹如几十年积累建成的红枣生产厂,大的投入已经结束,国内外市场空间也很大,现在需要的是按照新时期市场的要求,进行一系列进入市场的准备工作。全省近3亿公斤大枣如能畅销,它的综合经济效益可达30亿元。从采摘、储运、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可拉动许多产业和劳力,可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能增加财政收入,而且造林的环保生态效益也很可观。根据全省林业规划,到2010年枣树面积将达到1000万亩。如果现有的枣产品滞销积压,必将严重挫伤枣农的积极性,非但不能扩大面积,还可能出现非正常的减少。因为商品流通环节的不畅,导致几十年快速发展的晋枣产业出现颓势,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晋枣在国际市场上能够占有一席之地。本报通讯员韩健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