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深圳仍然保持13.5%的增长率,资源能耗消耗水平却稳步下降,万元GDP能耗为0.59吨煤,不到全国水平的一半,循环经济发展能力已经初露端倪
“不吃祖宗饭,不造子孙孽”,“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让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充满循环经济的“绿色”,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南大门深圳,已不仅仅是理念和规划,而更多的是实践、是探索。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深圳实现GDP2561亿元,仍然保持13.5%的增长率,资源能耗消耗水平却稳步下降,万元GDP能耗为0.59吨煤,不到全国水平的一半,每平方公里产出的GDP为1.31亿元,同比增长13.5%。
深圳市发改局局长陈彪解读上半年的经济增长指标时表示,目前深圳正处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虽然各种中长期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与短期局部性问题相互交织,但深圳循环经济发展能力已经初露端倪,有望加快突破发展模式转型瓶颈。
立法解困
领跑循环经济新竞赛
循环经济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制度作支撑。7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将循环经济的规划和计划、发展评价、废弃物产生回收利用、清洁生产审核、绿色消费、绿色采购、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政绩考核和宣传教育等十大制度安排作为深圳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综合开发(深圳)研究院专家对此评价: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是技术创新,也是制度创新,同时面临思想观念以及传统习惯的转变。深圳在全国率先为循环经济立法,力求为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一套完整操作性很强的机制,意味着在新一轮的竞赛中,深圳将谋求继续发挥“试验田”的功能,争当领跑者的角色,为其他城市和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贡献一个可资借鉴的模式。
深圳发展循环经济已是迫在眉睫。2005年1月13日,在深圳召开的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毫不掩饰自己对深圳继续按照传统模式发展下去的焦虑,他把自己切身感受到的压力概括为深圳正面临土地、能源、环境、人口四个“难以为继”的难题。深圳地域狭小,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同时,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城市相比明显偏低,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空气质量下降、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扩大、人口早就逾千万……以有限的资源应对无限的需求,如果深圳继续走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型发展旧路,不出10年,走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决非耸人听闻。
只有突破面临的资源与环境的瓶颈制约,破解社会治安、城市管理、人口管理和社会事业建设的困局,深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走得稳。因此,李鸿忠提出要以发展理念、法制、政策、体制机制、产业和文化等“六大创新”为方针,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和自主创新两大战略,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代价再高,成本再大,也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深圳市市长许宗衡表示,深圳的目标是未来5年万元GDP的建设用地年均下降10%。
调整结构
建立资源节约型企业
循环经济的号角一吹响,深圳市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雷厉风行,纷纷出台规划,逐一落实。
早在今年3月份,由深圳市发改局组织专家评审通过的《深圳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中提出,到2010年完成重点领域产业生态化的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重点行业或领域建成一批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企业和工业园区,基本形成生态化产业体系。规划列出了节能、节水、循环利用等方面的14个全市重点技术示范项目,包括太阳能、中水回用、海水淡化、生物质能开发等内容。到2010年,深圳将实现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耗量下降30%,清洁能源比例达到40%以上。深圳力争2006年内把大工业区、高新开发区初步建成生态工业园示范工程,“十一五”期间完成对15家以上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和改造,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
深圳市贸工局推出节能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加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建设,通过EMC(节能服务公司)进行节能改造。国际上专门提供节能服务的霍利韦尔公司将以EMC方式,为全市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改造提供技术支撑,深圳目前已有华为、富士康等多家能耗大户签订了协议。深圳市节能检测中心的建成已成题中之义。
深圳科技信息局编制的“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确定了72个优先发展的主题、16项前沿技术、18个重大专项,其中和循环经济直接相关的优先主题达到32项、前沿技术5项、重大专项7项,分别占整个优先主题的44.4%、前沿技术的31.2%、重大专项的38.8%。
深圳市环保局积极开展“清洁生产示范行动”和“鹏城减废行动”,树立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企业。
全面推进
倡导从每个人做起
深圳把循环经济作为立市之本,促进“政府推动、企业互动、公众行动”的良好格局形成。太阳能照明、生活污水回收利用、屋顶绿化、“积木住宅”……循环经济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深圳建设局最近出台落实循环经济的“1+14”配套文件,从多个方面为建设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2008年底,深圳将实现新建建筑全部符合节能标准,节能率提高50%,具备太阳能集热条件的新建12层以下住宅建筑全部配置太阳能热水系统,50%以上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等目标。局长李平表示,建设领域是能耗大户,降低建筑能耗对于减少深圳市能源消耗增长至关重要。作为深圳市政府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的梅山苑,公共照明、供热采用太阳能,屋顶还建成空中花园。由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研发的住宅区污水湿地处理回用系统,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梅山苑的示范和辐射效应将逐步放大。
深圳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明年起,凡新建公园绿地、景观、道路清扫等用水,一律从污水回用,中水、雨洪利用等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渠道解决。2008年上半年左右,深圳市要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改善污水处理工艺等手段,实现城市污水回用率突破20%。
深圳环保局总工程师陈乔年谈到,公众是环境最大利益相关人,也拥有保护环境的最有利动机。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倡导从每个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做起,从垃圾分类堆放做起。为了增强市民的环保观念,深圳市环保局相继启动“体验循环发现美丽”万名市民环保行活动;推出循环经济大讲堂等活动,让循环经济走近普通市民,市民成为践行循环经济的生力军。
如今在深圳,循环经济不光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已化作普通人的自觉行动。深圳一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于金田,课余发明了“楼房污水回收利用装置”,获得了国家专利,全面推广一年可为深圳节省一个仙湖水库的水量。年逾六旬的老人李马奇因为长年坚持不懈地宣传环保知识,并身体力行参与各种环保公益行动而荣获“深圳市民环保奖”。(记者甘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