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0年8月底,宋俐晴成为贵州省织金县官寨苗族自治乡中学一名山村教师。在她的努力下,她担任班主任的初一(1)班成为全校优秀班级之一。在她和深圳支教者的带动和感召下,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为学校筹得大量资金。2001年7月,宋俐晴结束支教活动。此后的5年,宋俐晴通过书信和电话,与学生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2003年4月底,宋俐晴再次回到贵州织金县官寨中学,为即将初中毕业的学生们加油鼓劲。她在离开时对学生们许下承诺:在高中毕业时,邀请他们到深圳看大海,参观学习。
2006年7月7日,当16个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孩子走下火车,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深圳之旅”时,宋俐晴兑现了她3年前的约定。
歌声中宋俐晴流泪了
“有一个美丽的女警官,她的名字叫宋老师,她有双温柔的眼睛,她默默奉献她的心。宋老师啊你可知道我多爱你,我要带你飞到贵州去,看那贵州的风景多美丽,将满山的野花全部送给你……”刚刚来到深圳的孩子们,透过车窗看到外面繁华的都市兴奋得唱起来,并没有事先准备,一路上学生们现场改编了那首《小薇》的歌。坐在车前面的宋俐晴回头看了看她熟悉的那些孩子,一股暖流瞬间涌上了她的心头,泪水悄悄地从她的眼角滑过。在学生们的这次深圳之行,宋俐晴到底流下多少次激动的泪水,连她自己也记不清楚。
宋俐晴
说:“那是我离开这些孩子后,听到的最动听的一首歌,它一下子把我带回到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学习的日子。尽管他们在深圳只认识我,但这些山里的孩子能完成高中学业,并且进入到高等学府,却是得到了很多他们从未谋面的深圳人的帮助。”
绝非游玩的深圳之行
当16名贵州山区的学生来到深圳后,宋俐晴已经为孩子们安排了满满的行程,尽管很多宋俐晴的朋友主动要为这些孩子提供宾馆住宿、游玩的机会,但都被她拒绝了。在深圳的这些天里,这些孩子吃的是快餐,集体住在一个午托班的房子,宋俐晴简陋的安排甚至让那些一直资助孩子的人都有些不理解。宋俐晴说:“我希望孩子们的深圳之行是一次心灵的成长之旅,而绝不是一次游山逛水虚浮的享受之旅。虽然在吃住上因陋就简,但在精神层面上,她却要力所能及地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充满希望的愿景。”
对此,宋俐晴有着自己的理解,她希望孩子们通过走出闭塞的大山来到开放的深圳,去亲眼目睹社会的发展、亲耳聆听当代人的声音,用他们的心、他们的脑去感受去体会,去触摸即将步入的人生。同时,宋俐晴更要将孩子们的这次旅程变成一次爱的旅程,一次感恩的旅程,让这群通过长年受助才得以完成学业、实现梦想的孩子们见到他们遥远他乡的资助人,面对面地向他们鞠躬,郑重地道一声谢谢。宋俐晴说:“对于山里的孩子们来说,受助的身份并不是他们愿意欣然接受的,受助的状况也并不是他们能够轻松面对的。他们的心灵尚还稚嫩,他们的心理敏感而又脆弱。他们除了缺少读书的钱,还缺少自信,缺少希望,缺少能够让他们真正独立起来,自我强壮和持续成长的内在力量。所以我们不仅要给他们一个能持续学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能帮助他们培养成一个健康、积极、乐观而感恩的人生态度。”
“情深谊贵山海情缘”
最初当宋俐晴把自己3年前的承诺告诉给她的朋友时,为这次活动起一个适宜的名字让宋俐晴犯了难。贵州、深圳、大山、海洋,朋友突然灵光闪现,就叫“情深谊贵山海情缘”吧,就这样一次充满爱心的活动有了一个诗意的名称。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宋俐晴说:“当我把‘情深谊贵山海情缘’这次公益活动的方案拿出来与朋友们分享时,你知道吗,向我迎面涌来的是多少认同与鼓励,几乎每个人都会被我这个美好的愿望所激励和感动。他们对我说,俐晴,我们支持你,我们也要为山里的孩子献出一份力量一份爱!”
从最初的三五个人碰头,到后来是一二十个人知道了,三五十人听说了,再到后来是几百人在关注和支持着这个活动的开展。宋俐晴的身边开始渐渐地汇集出一个爱的磁场,这个磁场又渐渐地显现出它巨大的能量!宋俐晴深有感触地说:“我真的没有想到,原本一个纯属个人的小小心愿发展到今天,会激起社会如此强大的反响。”
围绕活动的初衷,一个完全自发的,不存任何利益关系,没有任何经济回报的公益活动组委会成立了。一群心存共识、极具奉献精神的团队在本着爱与支持负责任的信念,与宋俐晴一起着手将愿望一步一步变成现实。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开始关注到这个活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伸出了援手,近四十家商业行业协会积极响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活动的诸多细节都准备完毕,一些公司免费提供车辆,交通解决了;宋老师的朋友联系了免费住房,住宿解决了;一些商家无偿供应学生们的餐饮,吃饭的问题也解决了。资深培训大师林伟贤推掉了他原本已经安排好了的商业性讲座课程,专门花40分钟来和孩子们交流上课;一位在外出差的老总特地打电话回来,委托部下向贵州的小客人问候;贵州学生深圳行,前后有上百个志愿者义务参与……在深圳的这段时间里,这些动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他们的身边上演着。
宋俐晴
说:“这次几乎所有活动可能涉及到的内容,都没有动用多少资金,但来自社会的爱心力量,却最直接最无私地为这次活动提供了保障。如果仅仅靠我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更让我欣喜的是,深圳给贵州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它的漂亮、繁华和惊人的发展速度,更让他们难忘和感动的是深圳人的热情、慷慨和善良。”
大山孩子的第一次
从西部的大山到南方的大都市,平生第一次走出家门的孩子们在深圳留下了他们人生中太多难忘的记忆:第一次见识了浩瀚辽阔的大海;第一次和深圳的同龄学生面对面交流;在金谷园公司目睹了面包和蛋糕的生产过程,第一次品尝到了新鲜出炉的糕点……上至公司老总,下到贵州籍普通员工,人人都以自身的奋斗经历激励着这群孩子———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理想就能实现!
在谢恩会上,这些大山里的孩子终于见到了资助他们完成学业的好心人。已经考上大学的赵荣芳动情地对多年资助她的赵先生说:“您不但在物质上对我进行了支持,还在精神上鼓励我,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理想———努力付出一定会有收获。我接受了深圳人的关爱后,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尽管我来自贫困的家庭,但这不是阻碍我前进的理由,您的爱心已经为我的人生插上了理想的翅膀。我将来有能力后,一定会尽自己的能力改变家乡的面貌,将深圳人的爱心传递下去。”
受助生张卫斌早已泣不成声:“我读完初中后,都不知道自己还可以上高中。是宋俐晴老师让我懂得了很多、很多,她让我扬起了理想的风帆。有了明确追求的目标后,不管将来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勇敢地走下去。”在谢恩会上,最感人的一幕来自赵国琴的歌声,当她含泪唱起一曲山歌时,会场里到处萦绕着这个山村女孩清亮婉转的嗓音,当她唱完后告诉大家:“山歌是我自己编的歌词,讲述了深圳热心人资助我上学的经过,在我们家乡,为爱的人献首山歌是最真诚的礼物。”
宋俐晴
贵州
支教点滴
谈起自己的支教历程,宋俐晴说:“在2000年以前,作为一名边检警察,我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但一部电视片却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当时宋俐晴偶然在电视中看到一部名为《海风吹过》的电视片,片中记录的是一批志愿赴贵州山区扶贫支教故事,最让宋俐晴印象深刻的是在支教队员们即将离开时,他们与山里的孩子们、乡亲们抱头痛哭、难舍难分的情景。
片子的末尾,一行字幕吸引了宋俐晴,直到现在她还能清晰记得“在贵州的大山深处,有许多孩子因为没有教师而失学,他们渴望我们的帮助,他们需要你,青年志愿者扶贫支教接力计划第三阶段(2000—2001年)现接受报名。”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宋俐晴在向往和犹豫之间不断地徘徊着。孩子们的眼睛不停地在她眼前浮动,那行“他们需要你”的字样更是不停地在宋俐晴的脑海中滚动。宋俐晴告诉记者,那部片子一下子勾起了她少年时的梦想———到大山深处走一走,看一看,体验贫困的艰辛,体会闭塞的淳朴。但这个梦想,从来都只是在她的梦中萦绕,当要真正面对它时,却是一种既兴奋又不安的感觉。她毅然递交了报名申请表,经过一次又一次严格的筛选,宋俐晴在全深圳市4200名热心青年的申请者中,最终成为了成行的21名支教者之一。
宋俐晴
支教的官寨中学,是当地方圆几十公里唯一的一所中学,这里的孩子小学毕了业,如果家里还能让他读下去,不论多远也只能选择走路来学校。宋俐晴沉重地说:“我的学生中,家离学校最远的有近二十里路,每天花在往返学校的时间就长达5个小时,一天走上两三小时来上学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为了让一部分离校实在太远的学生每天能少走一点路,多看一会儿书,宋俐晴自己出钱给学生们租了两间房子。她说:“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学生后,问有哪些同学愿意住进去的时候,有很多双小手兴奋地高高举在头顶上。但过了好多天,房子却仍然还空在那里。”宋俐晴感到很纳闷,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有了条件还要舍近求远。终于有一天,有一个学生给宋俐晴写了一个小纸条才解开了她的疑问,至今宋俐晴还保留着那个看后会让人酸楚的纸条。
那个学生在信中写道:“对不起,宋老师,我因不能答应您给我租房子的事而感到伤心。那天我听到您给我们租房子的事时,心里非常高兴。可是当我回到家里告诉我爸爸时,没想到他不高兴,反而还大发脾气说,你只知道租房子,你想过没有,家里一分钱都没有,连煤都没有烧。还有家里的地,谁来管?所以我不能接受您的好意,现在我对您说一万个对不起。”尽管这事已经过去了6年,当宋俐晴再次拿起这张纸条时,眼泪再一次夺眶而出。后来,陆陆续续其他的几个孩子也向宋俐晴说出了他们各自家里的困难。宋俐晴说:“这一个个小小的理由,像一枚枚尖尖的针,刺痛着我的心,我万万没有想到这里的穷困家庭会穷困到如此地步。”
为了能让孩子们住进来,宋俐晴又去买了炉子,带上班里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一起用房东给的木板和街上买的石砖搭起了几张最简陋的床铺,经过她再三地劝说,2000年冬天来临时,班里才陆续搬进了七八个同学。但是,当春忙开始时,再远的学生也都搬回家去了,因为这是耕耘时节,每个家里缺少劳动力都意味着下半年的生活会更为拮据。宋俐晴含着眼泪说:“那两间房子后来一直空着,我总希望偶尔在下雨天,或是考试前,可以给班上的孩子们用来歇歇脚,哪怕少走一个来回也好。”
(摘自《晶报》王圣文张定原图) 作者: 来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