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让座的人后,米老都会递上感谢卡。
朋友,谢谢您!今天您让座,明天让您坐。
您让出了一个座位,奉献了一份爱心;您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做人的高尚品格!
好人一生平安!祝您事事如意,身体健康!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
印着红心的黄色小卡片上,写着上面这段话。 每当有人给自己让座时,75岁的米振荣就会递上这样一张“感谢卡”。
昨日,11路车,钟楼站。头发花白的米老刚一上车,一位学生模样的女乘客站了起来,主动招呼他去坐。米老连忙说了声“谢谢”,落座后,又掏出了一张黄色的感谢卡,满面笑容地双手递上。女孩先是一愣,然后不好意思地接过来,红着脸说:“不用谢,应该的。”一时间,车厢的气氛漾出一片暖意。
这样的一幕,在米老身上已发生过不下400回。从2004年4月起,米老每次出门前,都不忘在身上装上几张“让座感谢卡”。10天前,米老重新又印了500张,并在卡片的背面加上了“八荣八耻”的内容。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据了解,米振荣曾经是市三中的副校长,退休后,他常和老伴乘公交车逛,因为上了年纪,所以经常会被热心人当做重点帮助对象。他曾在公交车上看见过这样一幕,一位小伙子主动给一位老人让了座位,老人坐上座位后没有任何表情,小伙子便抱怨:“连声谢谢都不说,以后再不让座了”。
通过这件事,米老就有了设计印制“让座感谢卡”的行动。“接受了让座,就该表示感谢,送一张卡表示感谢,我心里就会觉得很踏实、很幸福。”米老这样说道。文/图记者张瑾实习生申美
市民说事
一张卡保存一年多
———一个让座者的真情告白
送出去的小小卡片,已经不仅是一份感谢,它成为了一份永远的勉励,一份对文明的期待。去年,米振荣老人在27路公交车上送出了一张卡片,让座者王晓初如今还精心保存着这张卡。
“看到晚报上《说出让座的故事》,我立即想到了这张特殊的名片和那位心存感激的老者……”昨日,本报热线邮箱里收到了读者王晓初的电子邮件,十分凑巧的是,她要说的“心存感激的老者”正是米振荣。
昨日,在西北政法学院工作的王晓初向记者回忆了去年一个周六发生的一幕:
“当时,我从植物园乘27路公交车去大差市,起点人人有座。途中一位儒雅的白发老者上车,我就把座位让给了他。老人落座后,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黄色纸的名片递给我,我很诧异,接过来一看,原来不是一般的名片,上面有这样一段话:‘朋友:谢谢您!今天您让座,奉献了一颗爱心……’落款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我看后告诉他,‘不用谢,每个人都会变老的’。他极认真地说,‘不!我认为感谢很有必要!’我把‘名片’收了下来。在装入包里时看到另一面的正中印有一颗红色的心形图案,令我不由得心中一动!”
当初的每一个细节,王晓初仍历历在目,那张黄色的小卡片,至今还被她保存在一本最重要的名片夹中,一年多来,她也经常向身边的同事、朋友说起。“收到这份感谢,我感觉很舒服。其实我们中国人大多很含蓄,不善表达,虽然心存感激,但有时羞涩得不敢说出口。我真的很佩服这位老人,我也希望人人都能向他那样学会感谢。有了相互的理解与关心,文明离我们就不远了。”记者张瑾实习生申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