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人不倦”常被用来赞扬授业解惑的教师,但北京师范大学不久前的一项专门调查显示,北京市有明显倦怠倾向的幼儿教师比例高达59.5%。参与调查的人士表示,国内很多地方的幼儿教师都在忍受职业倦怠的困扰,对此加以应对已是当务之急。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冯晓霞教授和梁慧娟博士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北京市50所不同体制幼儿园的447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虽然严重倦怠的幼儿教师只占2.9%,但出现明显倦怠倾向的教师人数却达一半以上。
调查表明,北京市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过度劳累和对事故的担心使得多数幼儿教师身心疲惫、焦躁不安。按被调查教师所选题目的百分比排序,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依次表现为疲惫不堪(88.5%)、担心出事(86.7%)、焦躁不安(65.9%)和经常只想一个人呆着什么话也不说(65.6%)。
二是幼儿教师个人生活受到较大影响。近三分之二的教师认为工作占据了她们很多原本应该享受的闲暇时间,因此下班后往往不愿再提工作上的事;还有近一半的教师感到自己的脾气变坏了,常常为一点小事就对孩子和家人发火。
三是六成多教师上班时常盼望下班后可以放松;三分之一的老师认为现在的孩子难教。近半老师不时有离职念头,表示只要能找到一份待遇还可以的工作,就不想再当幼儿教师了。
“职业倦怠现在并非北京市幼教独有现象,应引起全国教育界广泛关注。”梁慧娟建议,消除幼儿教师的倦怠感,首先应尊重教师的各项基本权利,建立健全园内的民主生活机制。其次,应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以避免教师因职业角色混乱导致压力过大,从而产生倦怠感。最后,幼儿园应正确看待和处理学校伤害事故。对由教师玩忽职守造成的事故,对责任教师当然要严肃处理,但如果意外事故不幸发生,园方则对责任教师应多一些理解和关怀。
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闫新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