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衍洪,别看他只是第二炮兵某部一个基层气象保障分队的干部,名气却很大。他多次被评为中国航空航天优秀气象工作者、全军气象科技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荣立过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中有2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个获三等奖……耀眼的光环令人钦佩,但光环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黄衍洪毕业于空军气象学院。那年,由于正赶上精简整编,本应毕业提干的他却按军士长分配。
这个“打击”多少使他提不起精神来,到某部气象室不久,便提出转业申请。领导很巧妙地对他说:“气象室购买了一台新型气象情报打字机,刚用不久就出现故障,只要你三天之内修复好,年底就放你走。”黄衍洪在没有图纸、没有技术资料的情况下,凭着一股子钻劲,对该机进行了解剖性研究,彻底搞清了打字机原理,只用两天半时间就修好机器,紧接着还撰写了打字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一文,被《军事气象》杂志连载。他觉得这下年底是走定了,谁知领导却改口了:“留下来吧,咱这里缺的就是你这样的人。”
“领导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当时黄衍洪曾这样气呼呼地抱怨过。可如今他也改口了:“如果当时领导说话算数了,还会有今天的我吗?”说这话时黄衍洪洋溢着对部队的感激之情,他深感自己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是组织培养的结果。
2
黄衍洪原本是学电子仪器修理的,对于气象观察是个门外汉,但他深知气象条件与导弹发射精确度密切相关,一种神圣的使命感驱使他向气象专业知识攻关挑战。
气象室那几年仅有两台微机,领导视为宝贝,明确规定只能由技术组管理使用,别人不得去碰。而技术组的同志因为被黄衍洪的求知精神所感动,尽管当时他不在技术组,却对他网开一面,专门给他一把机房钥匙。那段时间,别人休息他上机,钻研编程技术,常常熬至深夜。同时,只要有机会到北京、南京等大城市出差,他就往北大、清华、气象学院等高校跑,听学术讲座,查气象资料,了解气象科技的发展动向。在不脱离岗位情况下,他学完了计算机本科全部课程和《军事气象学》、《天气动力学》、《现代大气探测》等专业知识,积累了100多万字资料。
领导觉得黄衍洪这根“嫩竹扁担”可以试一试挑大梁了,一次,破例让他这个军士长去参加第二炮兵重点科研攻关项目——研制《第二炮兵气象观测数据处理系统》。但工作才开展3个月,项目小组的负责人和一名骨干却因故调离,重任全部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很多人都认为这个攻关项目要夭折了,可一年后这套系统在黄衍洪手里宣告成功,填补了气象观测自动化领域的空白。谁也不知道,这一年,黄衍洪的父亲在弥留之际想见儿子一面,因为正处在攻坚关头,忠孝之间,他只得强忍悲痛舍弃尽孝效忠祖国。当听到父亲是念着自己的名字离开人世时,这位倔强的汉子失声痛哭。
3
黄衍洪终于由军士长转成了干部,并担任了气象室技术组组长。从这时起,他带领大伙瞄准打赢目标不断开拓创新,技术组几乎每年都有新的科研成果问世。有人不解地说:“黄衍洪,你如今已是干部了,还那样拼命干吗。”这些人不知,如果说当年的他曾为提干受挫泄过气的话,那么今天的他,看重的不再是个人的名利地位了,他已把导弹气象科研视为自己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广州一位私企老板瞄上了黄衍洪的软件开发水平,向他开出月薪1万、200平方米的房子、解决家属就业三个条件,几次想把他挖走,可每次都是徒劳而返。
黄衍洪在军事气象研究领域测风观云搏长空,取得了令人咋舌的丰硕成果。近年来,他研究的《阵地自动气象站》,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所研制的《气象遥测设备应用软件》,为全军地面气象遥测设备定型列装奠定了基础;完成了总参气象局重点攻关项目《全军地面气象自动观测数据处理系统》研制任务,已被全军列装使用,参与编写了与之配套的全军气象第一部技术法规文件《中国人民解放军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为三军联合作战气象保障提供了可靠依据;他主持研制的第二炮兵气象系统重点科研项目《短期天气预报保障平台》,再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去年完成的《气象训练考核系统》已被第二炮兵推广运用,并申报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今年,他又在总参立项,开始研制《气象计量检定业务工作平台》,有望明年通过成果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