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商报报道商报记者 林立 卢萍 报道2004年,小朱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南京一家杂志社工作,开始了一段已有两年多时间的南京生活。以前从未离开河南的他,刚来南京的时候,除了对老家有着浓烈的想念外,更多的是随之而来的生活困惑:为何连一包普通的香烟都要比老家最好的香烟贵一些?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点变化,是小朱可以清晰地体会到的——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同样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他,也正和其他市民一样,慢慢学会了精打细算,默默接受着不断上升的生活成本。 一个城市的生活成本有多高,已成为越来越多外来人员选择自己立足之地的重要借鉴因素。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市场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长三角的两省一市江苏、浙江、上海向来是各地大中专毕业生和民工求职、创业的理想之地,其主要城市的生活费用构成情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江苏商报整理相关资料,通过对上海、杭州、宁波和南京四个城市支出占收入的比例进行比较发现,南京的生活成本相对而言有点高。
月薪两千的外来月光族
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让小朱时常感觉辜负了许多同学对他职业的羡慕。所以每次同学询问起收入情况时,他都以南京物价高,尚无积蓄搪塞过去。“每月再怎么省,至少也要花销1500多元,基本上属于月光族。”他告诉商报记者。目前,小朱在象房村租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房子。虽然和朋友合租,一个月分担下来,至少也要支付400元的房租。更可气的是,起初和颜悦色的房东,最近一直在吵着要涨价。“南京房价都翻了好几倍,房租当然也要跟着涨。”这样的理由,常常令他很无奈。经过几次近似争吵的交涉,终于同意每月加50元,才得以平息一场风波。“最怕每次交房租的时间,经常是交完房租,兜里空空如也。”大学时候,经常大手大脚宴请朋友的小朱,如今,每度电五角二分,每吨水二块二角,这些小账他都记得很清楚。“水电价格上涨次数尚可以数清,液化气涨涨跌跌,一路从六十几元涨到了八十几元,直接导致我每月要多掏接近50元。”此外,蔬菜、鸡蛋和肉类的涨价,让小朱不得不将自己的生活费,从每月350元提高到450元。后来单位每月补贴100元的伙食费后,他仔细算算,在家做饭还不如吃食堂省钱,干脆一日三餐改吃单位食堂。只是,本就单薄的身体更加瘦弱。去年春节,小朱特意花了近千元买了新衣回家过年,母亲过来用手捻了捻说:“你买亏了,如果在老家买,加起来顶多400多元。”此外,由于每天都要“在外面跑”,一个月下来的交通费要达300多元。“一开始来南京,人生地不熟,每次开会还需要打车,那时候一个月的交通费能达到600多元。”如今,早已习惯了坐公交,却又在去年遭遇了一次公交涨价,让小朱感觉什么价格都在上涨。唯一不涨反降的只有手机资费,但用每月微薄的工资去支付沉重的生活成本,甚至让他几次陷入手机停机的尴尬。“手机欠费仅仅是偶然,可到了年龄要买房子肯定是必然。”他说,按目前每月的收入,和每月必须要花掉的开销来算,从开始工作到凑够一套房的首付,“不偷不抢不卖假药不中彩票的话”,至少要5年,多则10年也不夸张。等攒够首付,老婆早跑了。就在前不久,大学好友打电话过来,有急事需要借钱。小朱攥着刚发的两千元工资,寄了一千出去。同学吃惊地问:怎么才这么点钱?他一时无语。
不敢乱花钱的本地人
与小朱相比,生来就是南京人的李浩稍显轻松,最起码每月几百块的房租不用掏了。李浩家是典型的工薪家庭,父母亲都已退休。“比起富裕的我们就是穷人,可和真正贫困的人家比起来,自己家的生活还过得去。”目前,李浩在一家公司负责行政工作,并有了一个稳定的女朋友,正在筹备婚礼。月收入3000多元,女朋友一个月2000多元。两人全年总收入加起来有六万元左右。“可是,我总支出差不多就有五万元。”李浩抱怨说。在父母的帮助下,他没掏一分钱的首付,买了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房屋总价40万元左右,办了20万元20年按揭贷款,每月1500元左右,已经还了一年。李浩告诉江苏商报,当初买房首付全部由父母支付,每个月还款怎么说也轮到了自己。女朋友在单位吃中餐,自己也只在单位吃中餐,家里每天只需准备早餐和全家的晚餐,这两项加起来一个月500块钱左右。每个月必不可少要有一两场应酬,每次也在200元左右。加上水果、零食,“以前一个月这方面花费只需要100元,现在每月估计要在150~200元左右。”此外,一直属于摩托车爱好者的李浩,从去年3月份到现在,已经更换了6辆摩托车,先后花费都在2万多元。“才半年时间,油价就涨了5次,新街口附近的停车费也跟着涨。”他说。除了大的方面,李浩家每月还有几项固定的小支出。女朋友和他都是喜欢看书,每个月家里花在买书订报上的钱平均有100元左右。家里的母亲也一直唠叨,菜价又涨了,这个月她家里的生活费又多支出了100多元。“不仅是吃的涨价了,电、液化气没有一样不涨价。”李浩开始算起账来,7月份,由于南京气温高,空调一直在用,电费又花去将近500多元。父母亲虽然现在仍不到60岁,且也都有自己养老金,但李浩手里仅有的两万元积蓄一直未敢动。“如今药价虚高不下,女朋友上次感冒一下,就花掉了800多元,更何况父母身体一直不好,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呢。”他最后说。
南京生活成本略显偏高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老七样”是家庭维持生计起码的消费。统计上也有个“新九样”:食品、衣着、交通费、电讯费、医疗药品费、教育费、水电气费、房租、物业费,统称为“刚性支出”,指居民家庭生活必需品消费。近两年,市民的“刚性支出”不断上涨。9月1日,江苏商报从南京市城调队获悉,今年1~6月份,南京市民户均“刚性支出”1793.02元,比2003年增加了497.27元,上涨38%。其中涨幅最大的是“食品”,241元,以下依次是“医疗药品费”59.81元;“电讯费”,37.14元;“交通费”,27.37元;水电气费,23.17元……所谓“刚性支出”是指市民在生活中必须支出的费用,如食品、医疗服务费、电讯费、水电气费、交通费等。细究居民“刚性支出”上涨因素,有的市场自发调节,有的由于社会发展,服务性支出“扩容”。眼下,到超市购买价高的“半成品食品”已很普遍,米价由前几年的1元/500克,涨到现在的1.6元/500克以上,带动“食品”类消费猛增。由于就业压力大,“教育费”支出增长。南京市城调队的调查显示,还有部分“刚性支出”增加,是社会事业、公共服务部门改制后,政府投入不足,市场机制不健全、竞争不充分造成的。医改后,医疗服务费价格上涨,医疗服务刚性化,2004年“医疗服务费”比2002年涨了56.5%。“水电气费”和“交通费”也纷纷提价:电费谷电从0.30元/度涨到0.35元,电价平均达0.47元/度,今年再涨0.008元/度;公交月票也由0.7元/次,涨到0.8元/次;而水费从1.9元/吨涨到2.3元/吨后,按照南京市物价局公布的本次水价改革的总体目标,到“十一五”末,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将涨至3.25元/立方米……统计专家称,居民“刚性支出”部分,是居民生活在城市的起码生活成本。实际上,居民的支出远远不止这些,今年上半年,南京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6727.8元。比上海市(7237元)低509.2元,比杭州(6641元)和宁波(6028.17元)分别高86.8元和699.63元。数据显示,南京人均消费性支出绝对值较高。看一个城市的生活成本,关键要看支出占收入的比例。上半年,南京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6727.8/9226.17=73%;上海为7237/10704=67.6%;杭州市为6641/10376=64%;宁波市为6028.17/10717=56.2%。以这个标准看,南京市生活成本明显高于这三个城市。
八成南京人觉得“花得多”
南京市物价局的一份网上调查也显示,超过八成的投票者认为,南京的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着严重不协调的情况。“油涨价、空调涨价、家装涨价,就连买个苹果也要涨价!”有市民连呼“南京生活成本太高”。南京市物价局网站上的网上投票,在“你认为南京的消费与收入合理么?”这一选项中,80.66%认为“严重不协调”,18.47%选择“基本上还可以”,认为“非常协调,完全满意”的投票者占0.85%。今年以来,南京市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一直处于上涨水平,其中4月份的物价指数上涨了2.5%,其中汽油、柴油价格同期增长14.6%、17.7%。5月份,物价指数上涨了2.4%,南京的肉禽蛋价格、水产价格、水果价格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苹果价格的涨幅达19.3%!6月和7月物价指数都上涨1.8%。面对接连的涨价潮,大多数市民都认为自己“挣得少,花出去的多”,生活成本不断提高。据江苏商报了解,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两年来增长速度比较快,上半年为18.1%,在长三角16城市中居第二位。有关专家认为,南京要想降低生活成本,提高区域竞争力,增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常重要。南京应加快发展城市经济,想办法让绝大部分居民的钱包都“鼓起来”。只要居民收入提高了,南京的整体生活成本就能“相对”降下来。(4版《重磅》)(编辑 木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