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线讯 近年来,黎平县采取多种措施,从组织、资金、政策等方面入手,加强民族文化抢救与保护。
为此,该县先后拨出400多万元分别用于侗族大歌申报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肇兴侗族民间文化保护区申报首批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项目,以及主办“黎平·中国侗族鼓楼艺术节”等多项活动。
在积极申报各项文化名录过程中,该县注重提高保护级别,建立官员与专家互动,中科院、中国社科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县人民政府上下配合的工作机制,并制订了10年保护计划,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民间侗族歌师、戏师及工艺师评选和命名工作的通知》,落实了著名歌师、戏师及工艺师的奖励、命名政策。
在发掘、抢救、整理濒临失传的民族民间文化精品的过程中,该县有关部门采用文字记载、印刷出版、录音录像、制作光盘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有效的科学保护。他们极为重视侗族文化进中小学校课堂工作,将侗族文化普查纳入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并建立了传承中心,以此加强对侗族大歌和侗戏等优秀文化遗产价值的研究,推动文化交流。
黎平县委、县政府还充分扶持民间办节,着力营造民众自觉保护本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围。
去年,该县的侗族大歌、侗戏、侗族琵琶歌等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侗族大歌、侗戏、洪州琵琶歌、侗族月也、摔跤等5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悉,该县还有首批全国10个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单位-肇兴侗族民间文化保护区,以及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和166个重点民族文化保护村寨。
此外,该县还有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小琵琶歌、牛腿琴歌、大琵琶歌、笛子歌、踩堂歌等口头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抬官人”习俗,侗族独特的婚嫁、丧葬等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春社节、吃新节、千三节、泥人节等节庆活动;还有规范社区内的法规条文“款”文化,古老的寓言、故事、谜语、禁忌等,这些丰富独特的文化遗产在黎平县政府的保护下,至今保留较好。
据悉,该县已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了精心的普查、整理、归档,为下一步申报第二、三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准备。
作者:陆锦宏 李缨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