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沿海之行,我们走访了很多企业。在义乌,浪莎集团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浪莎的做大做强,是政府千方百计扶持产业、振兴企业的典范。
浪莎,是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商。走进它的现代化生产车间,我们看到的是6000台袜机忙碌不停的壮观场面,每天都有700万双袜子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
现在的浪莎老总翁荣金,1985年就开始在义乌小商品市场摆摊。在他摆摊的10年里,义乌小商品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城。
市场变大了,全国各地的品牌在义乌抢滩登陆,但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很少有义乌产品,而翁荣金和与他一起摆摊的商贩们一样,摊位依然还那么小,干的还是小打小闹,大家都有些沉不住气了。
在这节骨眼上,义乌市委市政府敏锐地认识到了形势的严峻:光靠买全国卖全国是不够的,市场做大了,制造业必须跟上去!义乌需要义乌制造!
义乌市很快确立了以贸促工的思路,鼓励那些像翁荣金一样的摊贩自己搞生产,换个方式赚大钱。市委市政府鼓励他们:谁办企业,就帮扶谁!就把谁扶上马背!
然而,他们既没有足够的本钱,又没有办厂的经验,可谓是两眼一抹黑。特别是翁荣金,心里顾虑重重,他担心,自己一下子从“走路”变成“骑马”,会不会从马上摔下来。
政府看出了他们的心思,于是做出承诺:“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要土地,给你批;要资金,帮你贷。”当地政府还首开了一站式服务先河:在这里,规划、国土、消防等几十种手续根本不必操心,政府全部保证办好!
翁荣金这才吃了颗“定心丸”。随即,厂子办起来了。几年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到2000年,浪莎袜业已成为全国老大。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浪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地盘受限,设备陈旧,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艰难之时,义乌为给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强筋壮骨,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凡是在义乌投资办厂,每亩地投资超过120万,地价优惠20%,合资企业再优惠20%———义乌实际上是为了迎接经济“全球化”,把自己的优势企业打造成雄师劲旅!这种为大企业量身定做的政策,给浪莎带来了新机遇、大发展,单是建新厂就节省了1000多万元。两年后,浪莎成功地做到了全球第一。
回首往事,翁荣金动情的告诉我们:“我们前进过程中的每步发展,每次转折,每个困难,都得到了政府的关爱和帮助,政府总是为我们雪中送炭!”
成为了全球老大,义乌一位市领导对翁荣金说,全球产销量第一不等于世界第一品牌,只有做品牌才是企业最大的效益。
当初,为了推动品牌效应,义乌市政府加力助推,建立新的激励机制:对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得到国家免检产品标志的奖50万元。
大气候催生大手笔,新举措助推大品牌。浪莎在中央电视台打起了广告,他们请名师做策划,让明星来代言,在网上搞宣传,一时间家喻户晓、声名远扬。2002年5月,浪莎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拿到了政府的100万元奖励。
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后,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而失去竞争力的案例屡见不鲜。围绕企业做文章,义乌市委市政府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他们要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科技企业、学术企业,文化企业。
为企业谋划长远,帮助企业增强技术实力,是义乌市政府为了推动企业发展采取的又一重大战略。2004年,义乌市政府经过很多努力,为浪莎争取到了建设博士后工作站的机会。
翁荣金感慨道:“我们天天都在盼人才,想人才,做梦都没有想到,一个做袜子的企业能设博士后工作站。为了企业的持久发展,政府真是比我们还想得远啊。”
现在,浪莎博士后工作站已有30位博士进站工作,他们有的研究用大豆造袜子;有的研究怎样用半缸水染一缸袜子,一年节省水费几百万。依靠这个人才群体,浪莎现在拥有70多项专利,在内衣、袜子中使用大豆纤维的新项目还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
浪莎靠什么崛起?浪莎凭什么腾飞?纵观义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背后,都有一个开拓务实的政府:起步时,是政府把它们扶上马背;困难时,是政府为它们雪中送炭;跨越时,是政府给它们加力助推;壮大时,是政府帮它们谋划长远!
重庆晨报记者涂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