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注深圳人的精神状态
著名作家邱华栋在深谈创作感受
晶报记者刘敬文/文温文锋/图
邱华栋
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在北京某报社工作。 16岁开始发表小说,迄今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别了,十七岁》、《不要惊醒死者》,诗集《从土到水》、《岩石与花朵》和长篇小说《城市战车》、《刺客行》、《夜晚的诺言》等等10余部,是新生代作家群代表人物之一。
身材魁梧的著名作家邱华栋打开房门,很有力地跟记者握了下手,这个曾经的武术运动员直爽坦诚地跟记者讲起自己跟深圳的往事。
酸甜苦辣忆深圳
记者第一次给作家邱华栋打电话的时候,他刚从机场出来,见面的时候,他偶尔讲起当年跟在深圳的前女友分手,在飞机上意味深长地看了深圳一眼。没想到事隔多年,如今他又来到深圳。
当然邱华栋的深圳记忆并不完全是灰色。1993年,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邱华栋进入《工商时报》任记者,他接到的第一个大型采访任务就是到深圳采访著名的清水河大爆炸,当时还是“毛头小子”的他连续采访了20多个小时,采访结束后竟累得在酒店大堂睡着了。20多个小时的辛劳换来了一篇8000多字的深度报道。
深圳的历史感在积淀
十多年前,邱华栋到深圳的时候,他总觉得深圳只有两类人:农民工和白领。现在的邱华栋不会这样认为了,他说,再过几年,深圳就会迎来30岁生日。三十而立,深圳已经步入壮年,壮年的深圳开始有了历史感,公园里有了锻炼的老人,在深圳出生长大的青年人开始步入社会,有历史感的城市才有味道,才会有意思。
回忆自己的创作过程,邱华栋也发现一种内在的默契。少年时代在新疆长大的邱华栋凭借一本描绘新疆风物的小说《别了,17岁》被保送到武汉大学,而在北京工作的邱华栋凭借描绘北京城的变化的小说成名,近年来,三十岁以后的邱华栋突然对历史很感兴趣,他近期的作品《中国屏风》系列小说,描写的都是外国人在近代中国的经历。邱华栋说,30岁前喜欢写现代文明对人的异化,城市里的生活,现在喜欢写跟历史相关的东西,连看书的兴趣都改变了。邱华栋从桌面拿起一本何煌友摄影集《鹏城叙旧》,他说现在最喜欢看的就是这种旧画册。
深圳人精神状态值得关注
记者问邱华栋对深圳哪个方面最感兴趣,如果要写本关于深圳的书,他会写什么,邱华栋说最关注的是深圳人的精神状态,如果真的要写,那应该写本精神史。
邱华栋说他来前曾经到网上搜集跟深圳相关的材料,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个调查:深圳被网友评为最适宜居住的地方。邱华栋很好奇的是,在这一块神奇的地方,深圳人的精神状态是怎样的,在北京,有像王世襄老人那样收集明清家具这样的活法,而在深圳,会有多少种跟北京上海不同的活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