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鲁木齐9月25日电 (记者刘宏鹏) 在生态脆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受援建设的一个新能源项目,将原本污染环境的牲畜粪便变成沼气,再通过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各家各户,根本改变了当地烧柴生火、炊烟袅袅的生活方式。
农三师四十五团介绍,这个启动于2003年的新能源项目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由国家投资与团场配套资金共同建成。迄今已建成一座可为300户人家供应沼气的大型秸秆气化池、建成户用沼气池200口。四十五团因此成为农三师新型可再生能源建设示范团场--“沼气团场”。
四十五团职工曹红霞说,四十五团紧邻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里的维吾尔族老乡家庭和兵团职工家庭,以前烧水做饭都要打柴,难免砍些红柳、梭梭,既费人工又不利生态。如今用上了沼气,“烧饭都不见烟了”。
曹红霞说,使用秸秆气化池管道沼气的职工家庭,每年为公用秸秆气化池提供1.5吨棉花秸秆、提供200元的人工和设备维护费,就可放心使用一年沼气,不管家庭人口多少,烧水、做饭、照明全不发愁。
农三师副政委付爱琴说,由于沼气项目建设技术成熟、成本低廉,加之取材方便,因此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推广沼气项目十分可行,农三师将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在全师的沼气推广工作。
据悉,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的气候条件下,建在四十五团15连总投资约100万元的大型秸秆气化池,日供气量可达1500立方米,燃气成本仅0.19元/立方米;供家庭自用的8立方米沼气池,年产沼气约350立方米,可满足5口之家生活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