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2天接待游客26461人次,旅游收入1794万元
金黔在线讯 细雨蒙蒙,让赤水变得凉爽。
10月3日一大早,记者在四洞沟景区看到,停车场以及景区附近的公路上,早已密密麻麻地停放着来自四川、重庆、贵阳的旅游车,在景区大门售票窗口,购票的游客络绎不绝。
一位来自重庆的游客李先生告诉记者,“十一黄金周”正是到赤水观光的好时机,李先生说,早就听说赤水的风景迷人,这次来赤水,领略了这里美丽而奇特的风景,果然名不虚传,特别是冒着细雨,更是另一种感受!令人陶醉!
当天下午,记者在十丈洞、燕子岩、杨家岩、竹海、桫椤自然保护区以及大同和丙安古镇等景区看到,天空虽然下着雨,但游客的兴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在伴着缓缓溪流的林荫小道上,在大大小小的瀑布前,在气势磅礴、莽莽苍苍的竹海中……无处不是游客“忙碌”的身影。
在燕子岩景区,一名70多岁的重庆游客激动地告诉记者“赤水实在太美了!”
当天,记者在各景区见到,像杨家岩、燕子岩、十丈洞等景区的大门以及周边的小商品市场,因为通过改造和规范经营,与以前相比,面貌焕然一新。赤水市旅游局宋秋萍副局长介绍,景区环境的改变得益于旅游企业和政府,共投资上千万元,进行了一系列的硬件改造和市场的“整脏治乱”。
在城区以及至景区的沿途,记者还看到,赤水市交警大队的民警,向过往旅游车辆发放“安全行车提示卡”,卡上显示了至景区道路的长短、路面、弯道以及应该控制的车速等情况,让外地驾驶员一目了然。这种人性化的服务,赢得了许多驾驶员的称赞。
据记者了解,受贵遵线修路的影响,今年“十一黄金周”,游客主要以四川、重庆的游客为主,几乎占80%;省内及其他省外游客占20%。
昨日,记者从赤水市旅游部门了解到,10月1日至10月2日,赤水共接待游客26461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约上升10%;实现门票收入83万余元,旅游总收入达1794万元。图为游客在四洞沟景区。特产多
赤水属于中亚热带气候区,雨量充沛,适合多种植物生长,物产丰富。当地旅游部门向记者介绍,游客可以选择如下具有地方代表的特产。
赤水玉兰片:该产品以优质楠竹笋加工而成,其色泽蜡黄、半透明,形状似玉兰花的花瓣,因此得名“玉兰片”。属于传统的名贵食品。可单独为菜,又可与其他菜肴合烹,无论煎、炒、烧、煲、炖均有味鲜质嫩、清脆可口的特点,是宴席常见的珍品,也是馈友高级礼品。
赤水晒醋:由赤水酱醋厂生产的赤水晒醋已有180多年的生产历史。
美味鲜
赤水猪儿粑:赤水猪儿粑是当地一名优小吃,它用糯米面做皮儿,以猪肉、豆腐干、榨菜等剁碎作馅,经高温蒸熟即可食用。因其蒸熟后呈椭圆状,通体洁白晶莹,酷似一头头可爱的小猪而得名。吃上一口,先尝到的是糯米的绵软清香,继而感受到馅的混合美味,咀嚼起来绵软清脆,香气四溢。很多外地游客临走时都要带一大包。
熊猫竹笋筵:赤水不产熊猫,却盛产竹类。赤水家家户户吃竹,人们于是昵称竹食品为“熊猫菜”,昵称赤水竹饮食为“熊猫餐”。
河鲜鱼筵:赤水河水质甘甜,极适宜鱼类繁衍生长,盛产45种优质鱼类。赤水河鲜鱼筵通常由“鳙鱼、鲢鱼、草鱼、青鱼”等四种优质鱼构成,有“四大家鱼筵”之雅称。这“四大家鱼”恰好就是赤水河鲜鱼筵的主打品牌,仅这四大品牌就可烹制出名目繁多的数十种菜肴而自成鱼筵。
曝光台:“篷篷市场”
记者在景区采访见到,大多数景区大门均进行了改造,规范了旅游商品的销售。但在个别景区的大门前,出现了“篷篷市场”,与绿色的生态景观格格不入。
记者在四洞沟景区发现,大门对面的路边,是一些用篷布搭建、销售旅游商品的简易市场,虽然有工商营业执照,也方便了游客的购物,但市场的“随意性”与简陋,与周边的景色与景区大门极不协调。据悉,该市场主要是当地一些村民在此经营,已有一定的时间。
据悉,这些摆摊的,大多是景区里的村民,给景区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对于景区大门附近以及景区内的“篷篷摊位”,一些游客认为,虽然方便了游客的需要,但其不规范,与绿色的景区很不协调,游客希望管理单位加强管理。
老外看贵州:最爱赤水的竹
“OK!OK!……”在四洞沟景区,记者见到来赤水旅游的英国人SonyaHahm,中文名叫桃。这位外国游客,当看到四洞沟的迷人风景时,惊讶不已。
“土是红的,山是绿的,赤水的风景好美丽!”这是赤水给桃的第一印象。桃告诉记者,她在铜仁师范学院任教,来自英国VSO组织派往贵州的志愿者。
此次来赤水旅游,是从一本旅游书上了解到的赤水竹子多,风景秀丽,喜欢竹子的她于是来到这里旅游。
到过北京、上海、九寨沟等地的桃告诉记者,赤水的树多,竹多,良好的生态,是一些地方没法比的。
桃告诉记者,赤水作为一个旅游城市,除了在景区设立英语标示外,她希望在城区主要街道也应该设立,特别是酒店和宾馆的服务员,能够更多懂得一些简单的英语交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