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杜绝未成年人上网,山西方山县最近关闭县城全部网吧。这源于一网瘾少年写给县委书记张国彪的一封求助信,这封信直接推动并产生了全国绝无仅有的开通网络却没有网吧的县城。(10月8日《民主与法制时报》)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已成为一个重大问题,尽管各界做出种种努力,却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对策。 即便如此,我依然对方山县关闭全部网吧的做法表示质疑,这不仅因为当地政府在现代科技面前的鸵鸟思维以及“一刀切”的懒政思维,更因为其貌似合理合法的背后,有着无法自圆其说的非理性。
首先,方山县在取缔全部网吧之前,相关部门已进行了数次整治,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除了一些网吧业主的因素外,更主要的则是报道披露的,“执法人员和网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出现执法人员自己检查自己家网吧的情况。”这意味着,当地网吧治理之所以难奏效,症结在于执法者。而因为执法者的问题,让所有网吧业主利益受损,这合理吗?
其次,今年3月,方山县四套班子公开就方山网吧的存废进行讨论,并形成关闭网吧的决定。我们知道,网吧的出现是市场经济的结果,而在网吧是否关闭问题上,当地政府无视网吧业主的意愿,单方面决定它的生死,这合适吗?
另据报道,方山县在取缔前,执法组认真研究《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管理条例》,“我们完全是按条例执法的,完全是依法办事。”一项旨在规范网吧秩序的法规,竟成了关闭所有网吧的法律依据,这可能是条例起草者没有想到的。
报道还说,方山县的做法得到了学生、家长与学校的赞同,甚至得到了利益受损的网吧业主的赞同。除非所有网吧业主一夜间都成了道德高尚人士,否则,我有理由对这一说法持十二分的怀疑。更需要警惕的是,这一做法隐含的“网吧原罪论”,即认为青少年沉迷网络全是网吧的错,而与家庭、学校及社会无关———这实际上是在推卸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