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县追江浙有心无力 广东两年尽失半壁江山
学者指出,依赖外资使民企落后江浙
本报记者王佴发自广州
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广东省的全国百强县数量,已经由15个减少至8个,在县域经济的抢跑中,广东追赶江浙的步伐并不顺利。
在国家统计局9月29日发布的第四届(2005年度)中国百强县(市)最新排名中,广东省有8个县(区)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与去年相比,本次广东省进入百强县(市)的数量,由去年的10个降至今年的8个,而在2004年度第二届全国百强县(市)评比中,广东有15个县(市)入围百强。短短两年间,广东便在这场县域经济的竞争中,失去了半壁江山。
在广东省进入百强的县(市)中,前三名均由佛山囊括,该市顺德区继续位列百强第2;南海区上升一位,名列百强第5;三水区上升四位,名列百强第21位;高明区上升五位,居第36位。此外,除增城市上升三位居百强第35位外,新会、惠阳、斗门三市区综合指数排名均出现下降,分别位列百强第50、59、77位。
据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显示,广东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9位,与第三届相同。而山东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的排位第5位,比第三届上升1位。江苏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排在第4位,与第三届相同,但在第四届全国百强县前10名(第9名并列,所以前10名中共有11个县市)中,江苏占去7个名额。
浙江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的排位是第6位,虽比第三届下降1位,但该省仍有30县进入百强行列,被专家一致认为“经济发展最和谐省份”。
针对广东县域经济的现实情况,有广东省政府研究中心专家指出,近年来广东力推发展县域经济,如相继出台了改变传统财政转移支付方式、进行人事制度变革等政策,虽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效果并不明显。
该学者认为,推进县域制度变迁的速度仍需加快,“如去年此时广东就开始酝酿学习浙江,推进省辖县管并试点厅级县长,但一年过去,这方面的进展并不如当初想象的顺利”。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储小平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与浙江、江苏相比,广东的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完成,有超过六成是依赖外资来实现的,是典型的外源型经济,这种现象一方面使广东经济快速完成资本积累,但一方面也使民营企业在一定程度的发展上与江、浙民营企业存在差距。
“而县域经济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广东县域经济的发展还需由全省产业转型进程速度而定。”储小平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