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驴象”之争
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将在11月7日举行。在这次选举中,参议院改选33个席位,众议院435个席位全部改选(改选的33个席位中民主党占18个、共和党占15个;共和党的两院席位比民主党分别多6席和15席)。种种迹象表明,这次中期选举,面对“民心思变”的局势,以共和党为首的“右翼”思潮可能受挫,政治风向有望“左转”。
尽管美国政治家对分权设计精巧,但“驴象”之词并非出自政治家的设计,而是来自讽刺之画。1870年,德裔美国政治漫画家汤姆斯·纳斯特画了一头笨驴刊登在《哈泼斯周刊》,借此讽刺反对内战的民主党人;1874年,他又在该周刊上画了一幅摔倒的大象,寓意对共和党执政的不满。原本为讥讽之形象,阴差阳错地被两党当成了党徽。从此,衍生出来众多“驴象”故事。
中期选举的实质,是“驴象”争夺对国会的控制权。控制国会后,在野党才有机会发挥“制衡”甚至改变总统政策的制定与推行。与当年老布什外交功绩显著下,却因经济议题败选不同的是,挺过2002年中期选举、赢得2004年总统连任的共和党人,这次可能要绊倒在外交议题上。外交残局的一塌糊涂让共和党“气数已尽”——“9·11”道义余威殆尽、布什支持率走低、伊拉克僵局不破、共和党丑闻不断、油价持续走高……这些都是共和党的“难言之痛”。从美国历史上看,同时控制白宫与国会的政党,一般都会在总统第二任期内丢掉些席位。憋闷了4年的民主党人,显然看好这次反盘的大好机会。
对两党来说,这次中期选举具有“分水岭”意义。这次“驴象之争”背后,是自由派与保守派“指导路线”之争。目前,“保守思潮”是共和党执政的根基,但近乎固执的作风,也使得国内选民严重分化,让选民“换政治面孔”的心理预期活跃。对民主党来说,赢得任何一院的多数席位,意义都非同一般:若取得参议院控制权,民主党就将控制布什总统的人事决定权;而若取得众议院控制权,布什的伊拉克、税收、财政等政策,就会受民主党牵制。只有抓住共和党执政不力的把柄不放,民主党才能取信于选民,才会为赢得2008年总统大选打下坚实基础。(毛玉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