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汉广阳王刘建墓室复原陈列(资料图片)
千龙网北京10月23日讯(记者姜倩)昨日,在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举行了新课程下的历史模拟教育实验点评会活动。文博界、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及和参与过该馆历史实践课的教师和部分学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上午,记者和有关专家、学者一起观摹了教师、学生们参与的汉代历史剧表演、书写竹木简以及模拟考古等历史实践课活动。
回到汉朝 学生演绎“大汉天子”
现在一打开电视机,满屏幕都是的皇帝戏,今天是这个“王朝”,明天是那个“帝国”,古代著名的帝王几乎被拍了个遍。这些皇帝戏多有戏说成分,与史实都有所出入。记者今天看到了一出真实皇帝戏——由学生表演的“东方朔觐见汉武帝”。在布置成汉朝宫廷室内模样的展厅里,学生们身着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提供的仿制汉服,有板有眼的重现着历史片段,一招一式间让人有回到汉朝的错觉。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除了“东方朔觐见汉武帝”外,博物馆还提供其他几幕汉朝历史剧本供学生们表演,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己创作。
书写竹简 奋笔急书古诗词
在纸被发明以前,古人都是在木简、竹简上书写。往日,都只是在博物馆里看到木简、竹简的文物,今天,却能亲自体验书写竹木简。同学们跪坐在木制彩漆榻上,模仿古人伏案习书。面对方寸竹简,手握平时不太使用的毛笔,大家似乎诗兴大发,纷纷在竹简上“著书立说”。记者也向工作人员要来一个竹简,体验了一把,不由得感叹:还是纸写起来方便多了。
最后,指导老师还向大家展示了以前参加实践课的同学所写竹简串成的书。
考古奇兵 齐心协力发掘宝藏
历史实践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模拟考古。在模拟考古坑里,同学们四人一个探方开始了考古工作。同学们不专业的动作,让专家们笑道:“要象你们这样挖坑似的,宝贝早就碎了。”记者发现,有的同学在挖出宝贝后,马上对照墙上的图示,告诉其他人自己挖到了什么宝贝,而有的组却很少能挖到宝贝。指导老师介绍说,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既体验到考古的乐趣,又体验到考古的困难,从而培养他们爱护文物的好习惯。
感受古代宫廷礼仪 了解古代科学技术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博物馆的历史实践课还有“投壶礼仪”活动可以选择。这一活动主要重现了我国古代宫廷礼仪文化。
此外,记者还发现一进博物馆大门,有古代科技展,向参观者展示了古人钻木取火等工具,及古代农作物的种植技术成果。
专家评点 :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下午,博物馆有关领导,相关专家、学者,参与活动的老师等,就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的历史模拟教育活动召开了点评会。会上,博物馆有关领导,参与活动的老师做了发言,对活动开展以来的成果和经验进行了总结。而与会专家表示,这一活动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做到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这得到了在场人士的普遍认同。文博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也对历史模拟教育活动提出了建议。
>>>参观帖示
开放时间:每天9:00-16:00 周一闭馆。
参观免费 自己体验多项活动收费。
欲参与历史实践课活动的学校或团体请先与博物馆社教处联系。
>>>新闻链接
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是历史类专题性博物馆,也是中国第一座汉代墓葬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黄土岗乡大葆台村东南,1979年11月筹建,1983年12月1日建成开放。
大葆台西汉墓发掘于1974~1975年,博物馆是在大葆台1号西汉墓遗址上建立的。该墓葬是一座西汉中晚期(公元前1世纪中叶)的诸侯王陵墓,是按西汉天子葬制修建的纯木结构地宫,底面积417.6平方米,由墓道、甬道、外回廊、黄肠题凑、内回廊、前室(堂)和后室(寝,即五重棺椁)几部分构成,顶、底部及四壁以木炭和膏泥密封,史称“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制,是研究西汉帝王葬制的珍贵实物资料。墓道中殉葬3辆“朱斑轮青盖车”和11匹马骨,也是重要的考古发现。
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的基本陈列由大葆台1号墓墓室复原陈列、大葆台1号墓殉葬车马陈列、大葆台汉车复原陈列和大葆台1、2号墓出土随葬器物陈列4部分组成。汉墓清理过程中发现的金代建筑遗址和水井,也加以保护,一并展出。
该馆的馆藏,主要是大葆台1、2号西汉墓及金代遗址出土的文物约千件。因墓葬早年被盗掘,出土物不甚丰富,重要出土物有大型兽面鎏金铜铺首、墨玉镂空玉舞人、镂空龙凤纹玉璧以及大型黑漆衣陶器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