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皮埃尔·佩居:“新小说”只是个标签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10-27 11:19:10·来源: 新京报
《孤独的女孩》作者访京接受采访到京访问的法国作家皮埃尔·佩居。本报记者周晓东摄
《孤独的女孩》(生育诗章)
作者:(法)皮埃尔·佩居
版本:漓江出版社2005年1月版《食人魔的狂笑》(LERIREDEL’OGRE)
作者:(法)皮埃尔·佩居
版本:伽利马尔出版社2005年2月版
10月19日到20日,法国作家皮埃尔·佩居访京。除了在法国文化中心与中国作家及法国文学爱好者交流外,佩居还到首都部分高等院校做了演讲。
皮埃尔·佩居在欧洲的首部畅销书是其第三部作品《孤独的女孩》(生育诗章),此作除了被译成多个版本,并售出了250万册外,还摘取了2003年的法国国内小说奖。2005年,佩居参与改编制作了同名电影。最近,佩居推出了新作《食人魔的狂笑》,伽利马尔出版社的科琳娜·弗尔—皮瓦雷作了一些补充。1998年,她说动他出版《生育诗章》时,这部关于生命的小说受到了很高的评价。
《孤独的女孩》描写了三位主人公在孤寂与痛苦边缘的心灵挣扎。作家以诗人之笔,逼问生命的荒芜与生命的迷失。该书于2005年1月由漓江出版社推出了中译版。《孤独的女孩》的成功,被评论界视为“作者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靠拢之作”,也有批评家把佩居跟电影名导阿莫多瓦相提并论。不过佩居断然否认了自己有模仿大师的意识,认为这是种“牵强附会”。与佩居结婚40年的安娜-玛丽认为,该作是佩居之前写的“关于童话、童年和沟通困难性的一部概述性作品”,是丈夫所有作品中最好懂的一部,“因为他找到了更清晰的、没有违背他的一种表达形式。”佩居早年创作了多部童话故事,不过他强调,这样做“并非出于对童年的怀念”,因此他希望读者千万不要把这些作品当作“幼稚之作”去看待。他认为所有的民族都有童话故事,他是把这种体裁作为典型的文学范例:“童话是不可名状的,里面有最本质的东西”。
关于与小说同名的电影《孤独的女孩》,佩居自己表示,拍摄时选择的不同场景,都原封不动地按照他的原作思路布置,所以非常满意。只是在原作中,结尾是小女孩死去了,可是影片为了让公众高兴,让小女孩活下来了,这一点令佩居有点失望。
1946年生于里昂的佩居,父亲是书店的主人,这使得幼年的佩居几乎是目睹着新小说的发展长大的。不过即使新小说最繁盛的时代,都没令佩居动过心,去执笔追随。他坚定地表示:“从来没有受过新小说的影响”。他的观点是:“新小说”只是一个标签,而菲利普·图森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作家,他并不属于跟“新小说”一脉相承的“新新小说”类别。佩居很欣赏并认同图森的创作:跟“新小说”的理念其实是背道而驰的———提倡有人物、有情节以及情节的演变,“而罗伯·格里耶完全摒弃了这些。”
佩居21岁时遇到了法国著名出版人、《文学半月刊》的创建者和主编莫里斯·纳多。受到后者的鼓励,佩居成为了《文学半月刊》的定期撰稿人,并出版了他的两本自传性质的作品:《穿越时光的速度》和《日常生活》。现年94岁高龄的这位出版人对佩居的评价是:“皮埃尔一开始就非常优秀。”
佩居的最新小说《食人魔的狂笑》刚获得了2005年Fnac小说奖。小说讲述的是一名法国雕塑家和一名德国摄影师、魏玛国防军医生的女儿的故事,首次印量即超过45000册。佩居表示,书中确实存在自传成分,比如里面的主人公、16岁的保罗在德国有笔友,他少年时候确实也有一个德国笔友,但他并不当作自传性质的作品来写———作品当中的人物很多都是复合而成的。主人公是个雕塑家,佩居为了体会雕塑家的滋味,自己也去尝试弄了几尊雕塑。关于自己的创作,佩居引用了新作中的雕塑家向主人公保罗说的话:“实质上,我很初级。当我打刻石头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是在用耳朵盲目地雕刻着,只是石头要善于领会这一点”。
佩居夫人安娜—玛丽虽然对丈夫的书持续畅销表示惊讶,但同时她也感到欣慰,认为他的出名“丝毫都没改变他的生活方式”。佩居用《孤独的女孩》的版税在巴黎给妻子和两个儿子购买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他和家人大部分时间则住在离闹市极远的村子里。不写作的话,佩居最喜欢远足,他也极好美酒和黑巧克力。
本报记者 张璐诗
〖 返回顶端 〗 〖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