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孩子的父母不妨让孩子多练练这个,有益健康
“本局比赛结束,蓝队9比2获胜。”裁判话音刚落,74岁的胡德炎开心地从凳子上一跃而起。
昨天下午1点,浙江省第七届残运会的硬地滚球项目拉开序幕。 胡德炎老人的孙子胡俊(化名)第一轮比赛就遇到强有力的对手,让在台下观战的老人捏了一把汗。这是17岁的胡俊第一次参加体育比赛。
硬地滚球是第一次设为省残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这是专门让严重痉挛、脑瘫或严重肢体残疾人士参赛的项目,运动员都是坐在轮椅上比的。
通讯员 田庆 实习生 叶佳 本报记者 叶恒珊/文 程瑞鑫/摄
练了半年,使不出力的手能扔球了
半年前,胡俊的右手连握支笔都使不出劲。胡俊比双胞胎哥哥晚出生半个小时,因短时窒息导致脑瘫。7岁时还不会走路,家人把他送到上海求治,确诊为脑瘫。
今年5月,杭州市拱墅区残联一位工作人员找到胡俊,说现在省运会针对脑瘫儿要搞一个叫硬地滚球的项目,对肢体康复也有一定帮助,问他要不要试试。
第二天,爷爷陪着他去看了硬地滚球队员的训练,他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这项运动。拱墅区残联又帮他借了浙大城市学院的健身房。
每个周末下午,胡德炎就载着胡俊去练习。“一开始,我们啥也不懂,我丢球,爷爷负责捡球。”胡俊的发声有些吃力,但笑容很灿烂。胡德炎皮夹里一直带着两张手抄的“训练要点”。
“一开始,我跟爷爷两个人看到球就乱丢,后来,在教练的指导下,才知道要采用不同的手法,根据不同的距离练习。”胡俊主要练习右手投球,记者发现,目前他两只手已有较大差别,左手还会微微发抖,不怎么听使唤,但右手灵活多了。
“对方那个男孩是金华来的高手,已经有3年全国大赛的经验了。”胡德炎很替孙子担心,双胞胎哥哥和表哥特地来做拉拉队。没想到第一局比赛结束,胡俊赢了对手。
运动让脑瘫孩子告别自闭
跟胡俊比起来,宁波女孩李慧(化名)可以算是硬地滚球项目的老前辈了。因为练习硬地滚球,她的双手痉挛都得到很大康复,已经够不上参加比赛的最低残疾程度。这一次,很可能是她最后参加比赛了。
昨天第一局比赛,李慧发挥得并不好,可她却反过来安慰妈妈张亚萍:“没关系,还有下一轮呢。”张亚萍说,女儿自从参加这些比赛后,明显开朗了很多,也不再自怨自艾。“通过比赛,她还认识了好多朋友,经常打电话联系。”
李慧连续3年参加硬地滚球全国锦标赛,第一年还捧回了季军奖杯。在记者跟张亚萍交谈时,说起李慧也知道的事,她总是很兴奋地说,“我来,我来答!”在李慧的身上,根本看不到脑瘫儿常有的那种自闭情绪。
“希望有一天,他们都不用再参加比赛”
余建兵是杭州市儿童福利院教师,也是我省首批参与硬地滚球教学训练的“教官”。2004年,刚刚开始举办硬地滚球锦标赛时,余建兵就被派去学习了。目前,他已经带着弟子连续征战了3年的全国锦标赛。
在余老师眼里,胡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仅练了5个月,就能有现在的水平,是棵好苗子。”但余老师估计,按胡俊现在的康复速度来看,大概两年后,他也可能不能参加比赛了。
“当初设立硬地滚球,就是希望能帮助脑瘫儿进行一些康复,希望有一天,现在的这批队员都不能再参加比赛了。”余建兵笑得很开心。
硬地滚球是充分展示残疾运动员智慧的一项运动,比赛都坐在轮椅上完成,由于选手的四肢都具有严重的运动能力障碍,所以在投球时准备时间较长,要求观众有耐心。
该项目起源于古希腊,原先是一种把球掷向圆圈的游戏,流行于欧洲,经过修改后,逐步成为一种针对重度动作控制困难的身心障碍者所设计的竞赛活动,比赛技巧容易掌握而且规则简单。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硬地滚球将设7块金牌。(291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