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来临,女孩们钟爱的毛衣、外套、大衣悄然上架。街头挂着“外贸服装”、“出口转内销”等招牌的店铺又成了女孩们光顾的重点。但一些不法商贩却在玩弄“骗人”的把戏,误导消费者。今天,山东济南工商部门连续接到5起涉及外贸服装的投诉。
市民张小姐在一家所谓的“外贸专卖”商店购买了一件毛衣,回家后,发现毛衣出现脱线、漏线等质量问题。市民李小姐投诉称,她是冲着外贸店的衣服样子新、价钱便宜去“淘”货的,已经买了好几件。“前几天,我买的外套袖口和领口都有磨损的痕迹,一穿上,脖子就发痒,当时也没太在意。现在想起来,可能是别人穿过的,说不定上面还有不少细菌。”
记者发现,在我市的一些主要路段,都能见到自称专卖“外贸服装”的店,这些店门面很小,大多是卖T恤、套头衫、针织衫、牛仔裤。在经七路一家外贸服装店内,货架上摆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女性衣裤、皮带、鞋帽等,不少时尚女孩正在挑选,两名店员忙得不亦乐乎。记者仔细查看了店里陈列的“外贸服装”,发现这里的外贸服装标识混乱,有的服装虽有外文标签,但却没有标明服装品牌、面料、规格、洗涤说明的商标纸牌,有的服装干脆没有商标纸牌,还有的不论从外观上看还是从衣内的标签看都显得很旧,不像是新服装。
记者在另外几家外贸服装店里发现,这些店里的服装绝大多数没有吊牌,有的干脆就没有商标和标牌,悬挂在显眼位置处的所谓品牌衣服,虽然款式与名牌接近,但面料、做工肉眼一看就与正品存在差异。对于自己的货物,店老板几乎个个自称是外贸订单货。
“外贸服装”是真是假?有业内人士介绍,“外贸服装”店中其实没几件真外贸,不少服装是从市场采购的、做工粗糙的“翻新货”、“仿牌货”、“贴牌货”,甚至是他人穿过的、可能对购买者身体健康有危害的旧衣服。据海关人士介绍,严格来说,外贸服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中国厂家生产的出口服装,另一类是外国品牌服装在中国内地设立的生产厂家生产的服装。通常所说的外贸服装是指“出口转内销”服装。目前外商对在华加工的服装品牌和面料管理非常严格,加工服装数量多出订单上标的数量基本控制在3%—10%之间,绝不会有大量剩余正品外贸服装流向市场。
市消协工作人员表示,不少所谓的“外贸服装”很可能是乔装改扮后的“洋垃圾”,往往带有多种病菌,市民在购买“外贸服装”时要多长个心眼,千万不要贪图便宜购买二手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