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随着越来越多大型企业将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恒生服务指数公司也将业务领域瞄准内地,拟推出“A+H”指数。此外,该公司将于本周五公布季度检讨结果,预计已完成股改的中国石化(0386.HK)及中国银行(3988.HK)均有机会成为恒生指数成分股。
恒指服务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关永盛日前向外界表示,正积极朝着“A+H”的方向,利用其在香港指数方面的优势,研究推出内地股市指数。他指出,内地市场已经有很多指数供应商,恒指服务公司要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需要有一个独特的市场定位,因此“A+H”会是研究方向;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同时在A股和H股市场上市,投资者也都很关心两地市场的股价动态。
他还指出,恒指服务公司在收集市场意见之后,认为可以研究推出一些新的指数产品,包括房地产信托基金指数、中国金融股指数、高息股份指数等。
恒指服务公司本周五收市后将公布恒指季度检讨结果。市场人士认为,已经完成股改的中国石化成为恒指成分股的机会很高;另外,6月初上市的中国银行亦有机会。
恒指服务公司于今年2月向H股公司敞开大门,如果H股公司的股本以全H股形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或者H股公司已经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且没有非上市股本,或者新上市的H股公司没有非上市股本,则可以被考虑纳入恒生指数。建设银行(0939.HK)于今年8月成为首只加入恒指成分股的H股。
恒指服务公司还于6月修订恒指编制方案时表示,为确保恒生指数在加入H股后仍继续广泛覆盖并全面反映香港股票市场的表现,恒生指数成份股数目将逐步增加。作为过渡性的安排,恒指成份股的数目将按获选加入恒生指数的H股公司数目而增加,当第5只H股加入恒指而令成份股数目达38只时,恒指服务公司将进一步公布恒指成份股数目的决定及安排。
\(李宇\)
链接
A+H公司盈利获持续增长
中国工商银行(1398.HK,601398.SH)的A股和H股同时挂牌之后,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不包括已经终止上市的吉林化工)已有35家。由于香港的主板上市公司并不强制要求披露季度财报,因此,这30多只A+H公司于内地市场披露的三季度报告就成为判断其盈利表现和未来盈利变动趋势的重要依据。
除工商银行之外,其余34家A+H公司均已披露了三季度报告。统计显示,这34家公司前三季度合共实现净利润961.21亿元人民币。其中中石化(0386.HK,600028.SH)和中国银行(3988.HK,601988.SH)两家大型公司的净利润合计为653.55亿元人民币,在34家公司总体盈利中所占比重高达68%。虽然东方航空(0670.HK,600115.SH)、洛阳玻璃(1108.HK,600876.SH)、上海石化(0338.HK,600688.SH)和科龙电器(0921.HK,000921.SZ)4家公司出现亏损,但亏损额度在总体盈利中所占的比重只有1.33%,影响无足轻重。以三季度盈利数据计算,34家公司H股和A股对应的加权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5.6倍和15.7倍,差别不大。
(西南证券周兴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