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遭受赤潮污染后,蟹池的螃蟹大量死亡。本报记者刘树鹏/摄 潮退后,海汊里到处是大片大片的球状颗粒。(图中阴影部分)本报记者刘树鹏/摄
本报沧州电(记者刘树鹏)“海里漂满红乎乎的颗粒,浓得像小米粥一样,渔网的网眼被糊死,又粘又滑,根本无法使用。”11月9日,黄骅市南排河镇岐口村渔民韩宝金无奈地说。目前虽说正是捕捞季节,但因黄骅近海出现大面积悬浮颗粒,沿海渔村数百条从事近海捕捞的渔船因打不上鱼来,只好停在港口里。
神秘颗粒令养殖户蒙灾
提起突然袭来的漂浮物,在沿海滩涂从事虾蟹养殖的岐口村村民张德洪欲哭无泪。他的蟹池在扬水时混进大量的神秘颗粒,粘稠的颗粒使虾蟹因缺氧而大量死亡。张德洪讲,他和同伴承包的蟹池今年的损失估计在70%以上,大约有20万元。
今年8月份,张德洪就开始发现,滩涂上的海汊里浮游着一些微红色浮游生物,当时他也没当回事。到了9月份,浮游颗粒越来越大,颜色也越来越红。给蟹池扬水后,池水里到处都是这种红色的颗粒,脱壳后的螃蟹纷纷死去,漂到岸边。初步估计,是因为这些浮游颗粒的大量繁殖,造成蟹池内严重缺氧,导致虾蟹死亡。
渔民怀疑是螺卵泛滥
从8月中旬开始,岐口村从事近海捕捞的渔民,就发现渔网上挂满了这种粘稠的颗粒,海面上漂着厚厚的一层。螺旋桨搅起的浪花里,翻上来的颗粒更多,如同浆糊。渔网滑手,拽不动,也打不上鱼来,到9月份,岐口村近海捕捞的渔船全部停产。
韩宝金告诉记者,有人说是赤潮,但他见过几次赤潮,赤潮发生后,一两次大潮,往往就能把污染的水换过来,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悬浮颗粒聚集海面已经有两个多月了,而且越来越密,越来越严重,所以很多人认为不是赤潮,很自然地把自己蒙受的灾害,和大口河对岸天津境内的泥螺养殖联系起来。从去年开始,一些南方人来到大口河对岸,承包了南北长达几十海里的滩涂,养殖泥螺。岐口村村委会主任陈连福告诉记者,由于严格执行伏季休渔政策,黄骅沿海连续几年收成不错,今年由于“泥螺卵”的泛滥,已给近海捕捞和养殖带来巨大的灾害。
海洋部门认定为赤潮
海洋部门经过监测,否认了渔民螺卵泛滥的说法。河北省海洋监测环境中心第6期《赤潮应急监视监测快报》称,今年10月27日接到沧州市海洋局报告,在黄骅海域海面发现有大面积棕色漂浮物。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立即组织监测人员出海监测,从直观看,水面漂浮物是直径约为0.5—2.0厘米不等的透明球体,外膜是浅棕色,经鉴定分析为普氏棕囊藻,该藻会对贝类和鱼虾幼体产生危害。根据以上结论,海洋部门判断,黄骅沿海发生大面积赤潮。
黄骅市南排河镇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之所以发生大面积赤潮,一方面和暖秋天气有关,最主要的,还是和渤海污染有关。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大量排放,是渤海湾发生赤潮的重要原因。
名词解释:赤潮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赤潮虽然自古就有,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