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深处
我们安徽铜陵市是以工矿立市,矿工是这座城市的英雄。宋代诗人梅尧臣写的诗“碧矿不出土,青山凿不休。青山凿不休,坐令鬼神愁”,就是对采矿工人劳动的真实写照。工人公园的“矿工之魂”青铜浮雕上,膂力过人、身姿遒劲的采矿工人作业画面,也有力地予以证明。 而那艰辛而又光荣的矿工生活,曾是我难忘的经历。
1994年2月,在朋友的介绍下,我招工进了郊区一家年产量7.5万吨的硫铁矿,当上一名矿工。
刚进矿时,正值初春,冬去阳生,地气上升,我和同行的小伙子们到出矿口的井筒子边上朝井下张望,在飘着淡淡硫磺味的氤氲中,从井口呈380斜坡道向下由浅入深,60瓦的白炽灯每隔二三米一盏,一直通到地深处,那隐隐约约传来的矿车声,想象那大地深处会是一个另样的世界。
经过严格的体检、7天时间的矿山安全知识培训,我们被安排下井。
记得下井前,工区领导到培训班来,在介绍完井下全部工种的性质、劳动强度、工资计件标准等情况后,征求大家对工种安排意见。除电工不缺员额外,放炮工、打眼工上岗前还需要三个月学徒。我选了出矿工,卖力气活,勿需学徒,一上岗就拿计件工资。领我上岗的班长上下打量我说,你干出矿这活儿没问题,就是个子高了点。我说,我准备把井下的所有工种都试一下。
我们的矿山管理比较规范,两个井口分别行人和矿车。出矿工的性质怎么说呢,在矿山企业生产作业流程中基本处于下游,属于“出成果”的阶段。具体排序就是,技术员定好座标、划线后,打眼工打出炮眼,放炮工装药放炮,顶板工(又叫安全员)用特制钢撬清理巷道顶板和掌子面,然后电工登场牵电线安装电灯,在井下,这样的灯除了放长假或设备大修,几乎长明不息。电工走后,出矿工进场,首先用回收自来水对作业面进行洒水除尘,垫上枕木,铺上轻轨,将矿车推上去,用铲子和铁畚箕将矿石扒到矿车上,装满后,把矿车推到吊车口,信号工用电铃向地面卷扬机房发出起重信号,卷扬工开动卷扬机送下一辆矿车,并将满矿车吊上去,由推车工推到矿石场倒掉,把空车带回井口。就是这样循环。
出矿工的活儿挺累,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环境苦,上半年井下湿度大,巷道石壁象发汗似的湿漉漉的,在这样的环境中作业,身上没有干衣服;下半年湿度不高但粉尘重。尤其是出矿工,即使是作业前洒水降尘,而且戴着防尘口罩,但下班时咳出的痰是黑的,擤出来的鼻涕也是黑的。我可能呼吸量大,有一次冲出来的黑鼻涕竟有一寸多长,象蚯蚓。我们班组有个同事,绰号叫马虎子,他不喜欢戴口罩,问他有什么诀窍,他说用嘴呼吸就是了。可是这一招我们学不来。
其次是活儿重。矿石的比重大过矸石。我们所用的两侧开门的小矿车,满载碎矿有1.2吨,有时遇有大块矿石,这个数字还不止。我们一个组4个人,两部矿车,每个班可出20—30车,也就是说单个人手每个班次要扒矿6—9吨,当然也会出现放炮工放了哑炮,掌子面炸的参差不齐,爆的矿少,这样我们的出矿量就少了。
我2月份下井出矿,干了两个多月,被临时抽到矿部做文书,到冬天,手头的事情做完了,又回到井下干出矿工。其时地面上已是冰天雪地,但掌子面上的出矿工,干活时却热火朝天,光着膀子穿一条长裤都汗流浃背。矿靴里的垫子,是装TNT炸药的纸板箱子撕制而成,穿上脚时干爽舒适,到下班时已咕兹咕兹作响——被汗水浸透了。
辛苦的工作,也有感受生命的崇高和伟大的时候,那是地面上的人无法想象和体验的。记得有一次我们带的灯线不够长,组长安排我到上次作业的负30米掌子面取一截来,组长特意说,你一个人行不行,要不要人陪,我说不用,不就百十米远吗,翻过一个井筒就到了。可当我翻过一个井筒到达上次工作的巷道,真的傻眼了,寒气袭人的巷道里死一般静寂,昏黄的灯光里弥漫着爆破后浓浓的火药味,狭长的井筒仿佛横贯古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手拿灯线,竟有前所未有的恐惧。就在这时,我看见脚边有两只老鼠在品尝上次我们倒下的剩饭,一股说不出的暖流涌上心头,就象遇到了上帝!他们都是小生命。在这二百米深处,我们是同伴。我用矿灯聚光照了照它们,它们悠然自得。我向它们招呼:你们慢用吧,我可要干活去罗!
回头,我把这事跟组长说了,组长说,我们干井下活的人,是三块石头夹着一块肉,很脆弱,我们要爱护生命,不能欺侮弱小者。
翌年元月,由于我们的企业兼并另外两家乡镇企业,做大了,成立公司,我被正式调到公司当秘书。但井下的生活一直萦绕在我的记忆中。期间,有一次我参加市里一家报纸副刊作者座谈会,当时正好与一位在有色建安公司当瓦工的文友坐在一起。一位副刊编辑看到我们俩就笑说,你们一个是脚手架上的瓦工,一个是井下矿工——正好上天入地一个往上爬,一个往下爬。我们都笑了,这也是我们这座皖江明珠被称作山水之城的特有之处呵:我们这个城市,不仅有高度,还有深度噢!
不久前,我到市行政中心办事,站在21楼的落地窗前,远眺天井湖碧波荡漾,铜官山巍峨苍翠,市井欣欣向荣,蓦地一个念头恍如白驹过隙掠过我的心头,想起那大地深处不灭的灯盏!
在那一盏盏不灭的矿灯照耀下,走过了一代代矿工,他们用辛勤的双手创造了我们美好的生活,也为我们脚下铺就了光明的前程。
作者:仇春川
单位:安徽省铜陵市 (责任编辑:王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