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静候微软的脚步声。而且,排在微软日程表上的重磅产品发布并非一两个,而是一系列。微软是在用如此密集的破局之举,逼自己尽快完成其公司历史上最至关重要的一次转型。
对微软而言,其正在和将要经历的这三个月,足以被视作自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PaulAllen)创立微软公司以来,最为紧张兴奋和忐忑不安的一段时光。 先是微软首款便携式播放器Zune在11月14日的高调登场。微软继续重复着其屡试不爽的“技术实现”和“后发制人”路线,终于正式向苹果以及其他掌端娱乐设备制造商们发起了野心勃勃的挑战。
紧接着,自11月底开始,被全世界期待已久的微软下一代操作系统Vista以及下一代商业办公平台2007MicrosoftOffice System的一系列版本也将会陆续亮相,其中还将包括最新版的WindowsMobile平台以及ExchangeServer2007。虽然微软这两部最新面貌的“印钞机”最早要到2007年1月底才能和普通消费者见面,但许多人已经为此等待了五年,也不在乎再多等一个月。
与此同时,体系更为庞大、范畴更为广阔的Live战略也正在微软内部全面推行。除了广为人知的WindowsLive、OfficeLive和XboxLive之外,微软已经计划在2007年第二季度,率先面向北美市场发布其DynamicsCRM产品的Live版本,这也将是微软紧随企业管理软件市场潮流的最新部署,目标直指当红的Salesforce以及在今年早些时候已推出了各自的在线版CRM软件的Oracle和SAP。
然而,在即将到来的圣诞销售旺季里,全球市场究竟会对微软这些纷至沓来的划时代产品做何反应?如此密集的重大产品发布,会不会引发消费者的集体疲劳或者再次引来有关垄断的质疑?就像乔布斯毫不留情的讥讽Zune已经错失了市场良机一样,其实微软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并没有绝对清晰的把握。
伴随着这一批重磅产品发布日期的逐渐临近,微软上下早就被来自方方面面的无形压力重重包围。这家刚过而立之年的传奇公司由此愈发老成持重,甚至谨小慎微的处理着与业界各方的关系。一方面,盖茨的逐渐淡出,使得微软不得不经历一场以创始人情结为主题的转型,这一过程没有捷径可寻;另一方面,微软还要同时面向互联网做出战略重心的重新调整,Google和雅虎们近两年间的风光,已经让微软倍感失落。双重的转型压力当前,微软并没有给自己留下退路。
蓄势待发
10月底,微软发布了其2007财年第一季度的财报,虽然整体上看稍显平淡,但各项运营指标基本正常,这也为微软下一步的行动奠定了良好的舆论基础。在截至9月30日的第一财季中,微软总营收为108.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97.4亿美元增长了11%;运营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44.7亿美元和34.8亿美元,和去年同期的40.5亿美元和31.4亿美元相比,同样都取得了11%的增长。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系统平台依然是其主要的利润来源,涵盖了这两大拳头产品的微软客户端事业部与微软商业事业部贡献了绝大部分运营利润。
而且由于微软先于索尼和任天堂发售了下一代游戏机Xbox360,这个时间差使得Xbox360一扫其上代产品Xbox的销售颓势,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据微软透露,截至10月底,Xbox360问世一年来,已累计售出了600万台,这对微软而言,已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了,因此也带动了微软娱乐设备事业部的业绩整体提升。尽管该项业务仍有9600万美元的运营亏损,但这一数字已经比去年同期几乎缩小了一倍。
高盛分析师里克·谢伦德(RickSherlund)据此毫不犹豫的将微软公司的股票评为“购入”,他甚至预计微软与Xbox360游戏机相关的业务将在明年第三季度扭亏为盈。华尔街似乎对微软的产品格外乐观。在最近的五个月内,微软的股价随着Vista和2007Office等产品发行日期的临近而一路攀升,涨幅已经超过了35%。
唯一让微软忧虑的是其在线服务事业部的成绩单。5.39亿美元的营收不仅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而且其高达1.36亿美元的运营亏损,和去年6800万美元的正利润相比,显得尤为尴尬。要知道,面对Google和雅虎们近两年间的强劲势头,微软已经在去年开始了面向互联网调整战略重心的部署,但至今效果欠佳。
据微软官方网站称,目前,大多数WindowsLive品牌下的网络服务还都处于公测阶段,除了已经在今年6月以MSNMessenger为蓝本正式推出了新版的即时通讯软件WindowsLiveMessenger—也是首个WindowsLive品牌下的网络服务产品之外,还包括了电子邮件、搜索、地图、杀毒、个性化门户等20多种服务,这些服务预计将会先于Vista在今年年底前亮相。微软甚至还为此开设了专门的网站(Live.com),从其界面外观看和Google颇为神似,只不过,至今仍然处于测试阶段。
实际上,微软自己也并未考虑清楚其Live战略的边界和轮廓到底是什么模样,尽管大家都知道微软要做什么,但是几乎没人知道它准备如何做。鲍尔默似乎并不急于缩短微软的开发进程,不久前他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这样说道:“它们(软件)会有各自不同的速度。例如,OfficeLive的服务中,可能不同的构件分别会以三、四、六个月的速度在发生着变化,但仍然也会有些构建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会发生改变,因为重要的创新不可能经常出现。就像Google也不会每个月都更新其核心算法一样。”
考虑到微软近一年来的行色匆匆,它也的确无暇顾及Live战略的推行效率,毕竟,那还不是微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自去年10月至今,微软已陆续在多个领域内推出了十数款意义重大的新产品和软件服务包,这其中就包括了VisualStudio2005、SQL Server 2005、Dynamics CRM 3.0、Windows ComputeCluster Server2003、Windows OneCare Live、Windows LiveMessenger、IE7.0等等,几乎每一款新产品的亮相,都会引来关注的目光无数。IE7.0正式版在10月底发布后仅四天,其官方下载量就突破了300万。
转型!转型!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微软还陆续发布了Vista以及2007Office的beta2版,这两项关键任务才是微软的重中之重。其中,自从微软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07Office的beta2版以来,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其下载量就超过了300万,可见用户早已对新版Office软件期待多时。
“如果大家比较一下2003年的Office和今天Office的概念,就会发现非常大的不同。因为过去Office主要代表客户端上运行的整套应用,而在今天,我们在开发Office的时候有一半精力都放在了服务器上的应用,让服务器和客户端能够在同一个环境下为客户服务,让客户能够借这样一个全面的商业平台来共享信息。”前不久,微软主管Office商业平台业务群的副总裁KurtDelbene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如此解释2007Office的全新定位:从个人生产力产品套件走向集成的商业平台。巧合的是,他这样的描述恰恰也隐约体现出了微软未来的行走方向。
美林公司在前不久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由Web2.0技术大潮所带来的影响,将意味着SAP和Oracle这样的大型企业软件公司,必须像Google、Salesforce那样设计出易于操作的应用软件。它们应把企业应用软件的目标定位在普通人群,以及那些对可用性有更高要求,或是不具备大批熟练操作这些应用系统的员工的公司。而对于原本就把目标客户定位在普通人群,同时又想大举介入商业应用领域的微软来说,它的转变必须更坚决也更彻底。
尽管微软在最新一轮互联网汹涌的浪潮中又一次失去了先机,Google们的成长奇迹不仅给微软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压力—这是整个传统软件领域共同面临的问题,同时,微软也很难对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视而不见,尤其是蕴藏其中的巨大商机。Google恰恰是站到了微软的前方不远处,用自己灿烂的光环将微软映衬得黯然失色。由此,积极调整自然也就是微软顺理成章的选择。
在Google收购YouTube之后,许多观察家都认为,微软到了该要进行一些改变的时候了。花旗集团(Citigroup)的分析师布兰特·蒂尔(BrentThill)说,以微软的市场地位,它在开展网络业务方面手笔或许应该更大一些。微软一贯擅长“技术实现”和“后发制人”,在技术跟随和推陈出新方面举世闻名,有无数鲜活的例子流传。
微软最新发布的Zune很可能将会成为下一个实例。为了建立一个类似苹果iPod与iTunes的一体化模式并与之竞争,微软在11月6日宣布即将关闭MSN音乐(MSNMusic)商店,并会专门为Zune开设一家名为“Zune市场”(ZuneMarketplace)的音乐商店平台。
虽然微软自己都觉得Zune要到五年后才会获得成功,但技术狂热分子扎堆的Gizmodo网站两个月前就已经给出了Zune会很快成功的五大理由:Zune有更大的屏幕;Zune有Wi-Fi,也就具备了通讯的能力;Zune有微软;Zune有“反iPod人群”的支持;Zune有未来。鲍尔默在前不久已经明确对外界表示,微软今后将继续投资四项核心业务:娱乐、在线(Online)、企业和桌面。微软当然希望能在自己长年不变的两大利润支柱之外,多培育几位后起之秀,它们甚至将支撑起微软的未来。
鲍尔默已经决定要打一场声势浩大的攻坚战。据路透社报道,微软在2007财年将会在研发上投下75亿美元,其中的11亿美元会放到WindowsLive和MSN上。另外,微软还将投入9亿美元用于WindowsVista、2007Office和Xbox360的市场销售推广。根据微软公布的财报显示,仅仅在刚刚过去的2007财年第一季度中,微软用于公司活动层面的支出就已高达10.1亿美元。如此不惜重金的投入,自然也反映出微软对回报的强烈自信和渴望。
除此之外,微软今年在公司整体层面重点宣讲了“全员就绪”(People-Ready)战略,并且巧妙的将去年盖茨宣讲的“全新的工作世界”理念做了外延,给出了“全员就绪迎接全新的工作世界”这样一个总体背景,可谓应时应景。从微软的本意来看,“全员就绪”代表着微软的商业愿景,也就是成功的企业要依靠公司的人才,配合先进的工具,用先进的软件将数据转化为洞察力。这一方面是微软向用户表决心、鼓励技术投资的说辞;另一方面,微软也借此隐晦的向以Salesforce创始人、现任CEO马克·贝涅夫(MarcBenioff)为代表的“终结软件”(NoSoftware!)派表达了“软件至关重要”的态度。也就是说,无论微软的转型进行到何种程度,软件始终都将是它的灵魂。
离开盖茨的日子
对于微软身处的大环境而言,PC的增长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众多的PC制造商早就对WindowsVista望眼欲穿,期望这款新一代桌面操作系统的问世,能给全球90%的PC带来更新换代的动力。方正科技总裁祁东风的话最具代表性:“五年磨一剑,我们相信微软WindowsVista的推出,必将成为IT行业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但这座里程碑出现的时候,盖茨已经不再是以微软首席软件架构师的身份来见证了。2006年6月,盖茨突然宣布今后将不再担任微软首席软件架构师一职,而由微软现任CTO雷·奥奇(RayOzzie)继任。而且,他还准备在两年后正式离开微软的日常管理工作,退居幕后,改当顾问。当时,恰逢微软2006财年年末,一时间,全球舆论一片哗然。很多人甚至感叹道:“这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抛开盖茨此举的时代意义不谈,如果仅对微软公司本身而言,盖茨其实是冀望于自己的隐退能够促使微软尽早向一家淡化了创始人情结的公司转型,这是符合商业逻辑和微软利益的选择。“我将会非常思念那种身处漩涡中心、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的感觉。”盖茨感慨道。
其实,盖茨、鲍尔默和微软其他几位核心人物,早在一年前就已经为盖茨的权力交接计划进行过详细的讨论,当时,Google作为巨星才刚刚登上历史舞台。到微软2008财年结束以前,盖茨的主要工作将不再是管理和引领微软前进,而是向奥奇和微软目前的另一位CTO克瑞格·蒙迪(CraigMundie)移交工作,并帮助他们树立威望。其中,奥奇将在很大程度上接替盖茨技术导师的角色,而蒙迪则更多的会负责研发和制订技术策略。
奥奇能够受到器重,足以反映出盖茨用人的原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奥奇在1984年创立IrisAssociates公司,并于一年后推出了LotusNotes的第一个发行版本,奥奇由此以LotusNotes创始人的身份被载入IT史册。当年,奥奇和盖茨相识,并成了朋友。1994年,IrisAssociates被Lotus收购;次年,Lotus又被IBM以35亿美元并购,Iris由此成为IBMLotus品牌下的一个形式相对独立的部门,奥奇也随之成为了IBM的雇员。1997年,奥奇离开IBM后再次创建了Groove网络公司,八年后,Groove被微软以1.2亿美元的现金收购。奥奇从此开始了他在微软的职业生涯。
而蒙迪则算是微软的老员工了,盖茨在写给微软全体员工的信中这样评价他:“蒙迪和我已经一起工作了14年,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一直是一位技术预言家和策略上的领军人物。”可以说,微软之所以能在近五年来逐渐成为处理各种关系的高手,并且变得愈发成熟老练,蒙迪绝对功不可没。他在几年前发起和促成了微软的“可信赖计算”计划,使得微软日后在处理垄断、开源、知识产权、安全等等棘手问题时,一下子找到了解决之道。同时,他还领导了微软推行的“政府安全计划”(GSP),并主导对Linux和Sun采取怀柔政策,种种这些深刻的影响了微软近年来的发展战略,甚至部分改变了微软的价值观。
有这样两位得力干将助阵,盖茨似乎可以安心的去和他的妻子做慈善事业了。如果一切顺利,在今后数年内,由奥奇、蒙迪和鲍尔默所组成的“铁三角”将会取代盖茨而成为决定微软前进方向的直接推动力。而一旦那样的局面到来,微软也将渐渐走出创始人情结,成功完成转型。这一步看似简单,实则充满变数。
从个性青年到关系高手
虽然近年间的鲍尔默已绝少再像前几年那样,如摇滚歌星一般在舞台上当众咆哮、语出惊人,而是变得温和沉稳、激情内敛,但他骨子里还是习惯于和喜欢当明星的。这像极了微软的性格。同时,即使在微软2006财年开始初期,鲍尔默因为大幅增加预算并拒绝为股东们返还更多收益而备受华尔街质疑的时候,盖茨始终都没有动摇对鲍尔默的信任和支持。
鲍尔默的转变非常鲜明的反映了微软的成熟。仅仅在三年前,各种侵权诉讼和垄断官司还经常与微软纠缠在一起,但现在,就连一向古板严谨的欧盟也渐渐没了动静;Linux和开源社区的声势也已大不如前几年;各国政府纷纷与微软展开更紧密的合作;许多曾经与微软有着“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的公司也陆续把手伸向了微软,这其中就包括了Oracle、苹果、Sun、IBM,乃至最新的Novell。
反观微软,其言行从早期的桀骜不驯、激烈表态、对政府和消费者施压、以诉讼相威胁、与竞争对手互相攻击,渐渐演变成了迂回出击,拿出“怀柔政策”,甚至把“大棒”扔掉而只留下“胡萝卜”,它的目光也从最初只聚焦在消费者和客户身上,渐而发散到了政府部门、OEM厂商、技术社区和各大高校。因为微软渐渐明白,它即使再不可或缺,也只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只有环境处于良性循环,它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现在,也许该是微软收获成果的时候了。按照微软自己的乐观估计,其2007财年的总收入将介于500亿美元到509亿美元之间。如果不出现大偏差,这也将是微软有史以来第一次年营收突破500亿美元大关。
鲍尔默曾在一年前微软公司成立30周年的时候,异常坚决的对《福布斯》说:“大家可以这样认为:1995年~2000年,我们在桌面软件上获得了胜利;在2000年~2005年期间,我们取得了服务器之战的胜利。而在下一个五年中,我们同样将会赢得互联网争夺战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