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是世界电视日,中国儿童研究中心对全国30多个省市的12418名学龄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少年儿童1/3的课余活动时间是在与媒体接触中度过的,超过了做功课时间跃居第一位。多数孩子每天看电视时间达100分钟,节假日时间更长。
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指出,青少年沉溺电视节目将导致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的还产生厌学情绪;节目充斥的不良信息容易混淆青少年的是非观、价值观,造成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障碍,甚至犯罪率提高等。
电视“保姆”让孩子患上孤独症
“这孩子一见生人就吓得直躲,除了勉强和家人说几句话之外,其他人离近了都不行,明年他就该上小学了,这样可怎么去学校啊!”近日,5岁男孩小凯(化名)被医生诊断为孤独症,而这竟是电视惹的祸!
小凯父母工作很忙,从小就不得不放他一个人在家里看电视解闷,“他很安静,不愿主动开口说话,只要有电视看他就能老实坐上一整天。”小凯父亲刘先生说,两年前送孩子进幼儿园,刚上几天便被劝退,又回到家里终日与电视为伴,父母上班前准备好食物,小凯就以电视机前的沙发为床,饿了吃,困了睡,睁眼就要看电视。最近父母下班回家小凯连理都不理,一旦要他离开电视他就表情呆滞,不知所措,家里来客人吓得立刻逃回自己房间。
据悉,伴随着电视“保姆”等不良养育方式的出现,儿童孤独症呈现上升趋势,儿童心理康复中心接诊的后天孤独症患儿越来越多。有些父母寡言少语,很少带孩子走亲访友或者到热闹的地方去玩;还有些家长习惯把孩子往电视前一放,借助电视“保姆”照顾孩子,这些都助推了儿童孤独症的发生。据医生介绍,孤独症并不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痊愈,只会越来越加重病情,与社会正常人群相背离。
色情暴力吞噬孩子天真
“除了他,我在班里还有两个男朋友呢!”前日,林女士到幼儿园接女儿,见4岁的女儿珊珊(化名)正和一个小男孩手牵手走出来,大方地把小男孩介绍给她,林女士又好笑又尴尬。
“我又不小了,电视上还向3岁女孩求婚呢!”听了珊珊的话,林女士恍然大悟,原来祸首是那些变味儿的儿童节目,“我们全家一起看过一个节目,竟让几岁的男孩子拿着玫瑰花求婚,小女孩则要做出害羞的样子,我就一笑了之了,没想到孩子竟学起电视上的样子,真谈起恋爱来了!”越来越多成人化的儿童节目,让孩子在无知的模仿中得到众人的掌声和笑声,激发他们表演的欲望越来越膨胀。
市教科院青少年犯罪研究专家指出,未成年人犯罪很大程度上受到媒体暴力信息影响。电视节目中很多武侠、凶杀、警匪片都充斥暴力、血腥。这种血腥的镜头对少儿不宜,而未成年人由于缺乏批判眼光,身心特别容易受到损害,甚至在生活中模仿恶意的、暴力游戏,往往导致不可挽回的恶果。
“电视迷”成绩下降
“不少学生成绩总也提不高,主要原因是上课时注意力很难集中。”某小学班主任陈老师告诉记者,她在一些后进生中进行过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比成绩好的孩子长2个小时左右。
电视节目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刺激,视听的冲击对孩子来说非常有吸引力,一些电视节目虽然内容荒诞却能满足儿童心理需求,使他们的大脑兴奋。而当他们走进教室,反而感觉老师的讲课非常乏味,没有兴趣,注意力很难集中,学习成绩也就自然下降了。
此外,电视节目将使得孩子依赖图像信息,减少阅读兴趣,导致思维简单化、平面化。许多孩子因痴迷于观看电视中播放的动画片和电视剧,或者长期观看卡通漫画书籍,不知不觉地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而逐渐降低乃至失去文字阅读的兴趣。这种富有娱乐化、通俗化、快餐化和游戏化成分的媒体接触方式,容易对青少年的理性和逻辑思维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导致思维的简单化和平面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