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大学的秋季毕业生双选会上,一高尔夫球公司来此招聘,提供了文秘、美工、会籍销售等72个岗位。其中,所招人数最多的职位是球童,达20人。为球童一职,现场有近百名大学生应聘,其中本科生达到了40人(见11月26日《重庆商报》)。
看到这则消息,想必一些惯于以“读书无用论”或“人才浪费”抱怨就业难的人又要发言了。对此,笔者的看法是:大学生当球童挺好,这说明其就业观越来越务实,如果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人才价值?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产出”与待业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数量的飞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145万,2003年达212万,2004年总数为280万,2005年达338万,2006年这个数字达到413万;另一方面是待业大学生数量的增长,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2006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在这种语境下,在人才市场里,许多大学生纷纷降低就业期望,出现了“高才低就”甚至与农民工抢饭碗的现象,仅从媒体的报道中我们就能窥其一斑,如大学生卖肉、大学生摆摊、大学生当高速公路收费员、大学生争当环卫工……不难说明的是,大学生尽管一再降低就业标准和薪金期望,但找工作依然很难,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大有人在。
面对如此现实,大学生是应该先解决温饱还是应该饿着肚子空谈自身价值?毫无疑问,先解决温饱才是头等大事。因此,大学生不论应聘什么工作,哪怕是没文化的人也能干的活都无可厚非,总比那些呆在家里“啃老”、不愿委身就业的大学生值得称道。
总之,在就业难的形势下,空谈人才价值是奢侈的,也是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我们应当提倡大学生先解决温饱再谈人才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