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记者来到剑河县一些贫困乡镇采访,问及一些村民们的文化生活是怎么过的时候,农民说:“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语言虽诙谐,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农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
“过去还时不时看到电影下乡。 大人、小孩拿着凳子从四面八方赶来在乡场上看电影,现在能在乡场上看上电影那只是美好的回忆了,到图书室、文化室也只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有的农民这样说。
据了解,在一些贫困山区,由于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有些农民文化生活贫乏。在我省一些贫困山区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等问题依然存在。长期以来,少数地方政府只重经济建设轻视文化建设,一些领导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到跑项目、跑资金上,农村文化建设列不上地方的发展规划,挤不上财政支出项目,原有的公益文化资产流失,阵地萎缩,队伍不稳,有的地方严重瘫痪。
当前农村正处在温饱向小康过渡的阶段,广大农民已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旧有生活方式,他们不仅要求生活富足殷实,更要求文化生活丰富。
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如何?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民个人素质的提高。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建设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素质的高低,因此必须把适应、适合新农村与新农民需要的先进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
在广大农村要大力开展先进文化活动,要建立一支乡风文明建设队伍,立足乡村建设文明乡村。应该尽可能恢复农村瘫痪的一些文化组织。如:文化站、电影队、村文化室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应由“活动”向长年化过渡,利用基层站所,就近指导就近服务农村、农民。只有把农村先进文化搞红火了,才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的目标得以实现。
作者:王斌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