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加速,供电部门城网改造要挖路,供水部门扩容改造要挖路,供气部门布管要挖路,通信部门埋通信网络要挖路,有线电视布网也要挖路……所有挖路的行为都有正当的理由:为了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方便老百姓的生活。 在这样的理由下,让路边的老百姓忍受一时之苦就顺理成章了。于是我们的马路就如同“拉链”,随时都可以被挖开又被填上,破路不止的现象也就成了“城市通病”。
这让我想起了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格梅的一句名言:“人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而呈现在我们面前不断开挖的城市道路,将让我们记住一个怎样的城市面貌呢?尽管调查中有六成市民对有关部门不断的挖路行为表示理解,但是绝大多数市民还是表达了“长痛不如短痛”的愿望。许多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不能一次开挖把这些事情都干好呢?
关于这个问题,相关部门给出了“规划没有变化快”的解释,还有“市政工程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开挖单位互不隶属,各单位自作主张,挖挖填填永远没完没了。”等理由。其实对于“拉链马路”的危害,有关部门应该是早有耳闻的,它不仅会堵塞交通,带来安全隐患,还污染环境,造成巨大浪费。那么,为什么不来个彻底解决呢?有关部门及业内人士给出了“地下共同沟”的最佳方案,但是成本太过昂贵成为其实现的障碍。这让我们一时间看到了未来的美好愿景,却又觉得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难道只是因为成本太过昂贵吗?看着全国各地那耗资千万、甚至上亿的崭新政府大楼拔地而起,看着那动辄百亿的形象工程屡见报端,我的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是成本问题吗?恐怕是因为这地下共同沟建得再好,也没人看得见。再说了,在这个GDP被人为放大的年代,GDP的增长几乎成了衡量政绩的惟一标准。而关于GDP,我想起了流传于西方国家的“两个打赌的人争吃狗屎而增加GDP”的笑话,这是GDP指标只计支出不问效益的缺陷,也反证了其GDP偏离真实财富的问题。而这个笑话体现在挖路上,就是一些市政设施建成没多久就要拆除翻修,马路“拉链”频频被拉开,道路挖挖修修反复折腾,虽然给市民出行造成了不便,却能不断地增加GDP。
这时我想起了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这是一个很神奇的数学问题,只要具备小学三年级的水平就能理解它。18世纪上半叶的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例如6=3+3,24=11+13。但就是不能证明它。200多年来,就是这道连小学生都能理解的题却难倒了无数的数学家,只有我国的数学天才陈景润先生将哥德巴赫猜想推进到(1+2)的水平上,但是离“1+1=2”的最终论证却还有很远的距离,用中科院院士、数学所研究员王元的话说就是:“200多年了,哥德巴赫猜想都没有被解开,因而再过几十年,甚至100年也不稀奇”。
为什么提到哥德巴赫猜想?因为如何彻底解决我们探讨的反复挖路问题,对于何时能建设地下共同沟的问题,这也是一道哥德巴赫猜想式的数学题。尽管建设地下共同沟的成本是传统管线直埋方式花费的5—8倍,但是反复挖路的成本也不见得低啊,以挖1米城市道路需耗费1万元计,以一条路一年开挖3次计,2年或是3年后,反复挖路的成本不就赶上修造地下共同沟了,这还不能保证挖了3年后,还会再挖几次,这样年年不停地挖下去,成本岂不大大高于修地下共同沟?论证哥德巴赫猜想也许还要100年或者更长,可是,我们真不希望解决反复挖路问题也成了现代的哥德巴赫猜想。龙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