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满5周年。对中国企业而言,机遇将更多,而挑战也将更大。全球化管理变革、企业文化积淀、流程再造等关键词,将成为中国商业领袖必然而又必须考虑的问题。与此同时,企业在创造财富价值的同时,如何担负起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成为企业家自身关注和思考的热点话题
10月30日,“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全面启动,今年的评选标准是:责任、创新、影响力和推动力。
11月29日,“2006年南方周末中国内地人物创富榜”出炉,这是一个针对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个人财富、社会责任、企业及个人形象进行综合评估和排名的一个榜。
12月2日,“第六届中国管理100年会”暨双十管理盛典在北京举行,活动的主题即是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职业经理人的价值体现、企业家的价值取向等。
岁末,中国经济界各种人物评选及相关活动相继拉开帷幕,或者已尘埃落定。
在这些活动中,人们不难发现,企业家和他所在的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了经济界评选商业领袖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而不同的企业家和领导者对于社会责任的理解却不尽相同。
保护环境是一个非常紧迫的社会责任
今年年初,社会责任正式写进了《公司法》。紧接着,十几个部委在相关管理办法中也提出要把社会责任作为考核指标,并提出很多标准。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说:“一谈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很多人往往就认为是如何回报社会,如何做好公益事业。当然这是需要的,但是企业首要的任务应该是创造财富,以提升我们的综合国力。”
孙晓华认为,企业在谈社会责任的时候,必须把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资源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紧迫的社会责任来履行。对于保护环境,国家一直作为一个战略在考虑和实施,也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但形势并不乐观。能源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瓶颈,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能否全面实现。
“没有任何资源、能源的中国将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企业谈社会责任,首先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好、贯彻好。”孙晓华说。
企业要尽社会责任不光是去捐款,去搞慈善事业
“有一种误导,好像企业要尽社会责任,就是去捐款,去搞慈善事业,最好的企业家都要学蒙牛的总裁牛根生把股份都捐出去。”在“第六届中国管理100年会”上,中国东星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兰世立的发言显得锋芒毕露,“实际上,牛总已经由企业家变成公益家了,他把股份都捐了,已经不完全是企业家的姿态了。”
兰世立认为,作为企业家,第一责任是把自己的企业经营好、管理好,企业能够交税就是尽了最大的社会责任。此外,企业使很多人能够就业,也是尽社会责任的体现。如果能像施正荣的公司那样搞太阳能电力,做到改变能源,少用煤炭来发电,就是尽社会责任。
“当然,如果我们在经营好、管理好企业之外有闲暇时间,有剩余的资金,去搞一些类似慈善、公益的社会活动,也很好。”兰世立相信,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第一责任还是要经营好、管理好自己的企业。
企业捐点款不能“立地成佛”
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对慈善捐款也很有感触,他每次做慈善事业,看到这个捐1500万元、那个捐2000万元,“我突然觉得如果像我这样去做慈善都不太好意思,因为钱很少。但我们知道,做慈善钱其实不是很重要,最重要是心”。他在美国曾跟一些慈善家们在一起开会,到场的企业家每个人捐出1美元。这让他感触很深,这1美元表达的是心而不是有多少钱,实实在在的事情不是在闪光灯底下展现出来的,而是默默地做出来的。
提到社会责任,马云说:“其实,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你挣再多的钱,但你的产品和服务对社会有害,哪怕你捐再多的钱我也看不起你。”
对于企业责任的话题,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巍另有一番评价:“目前,有些公司无论做得好做得坏,只要能唱点高调,捐几所希望小学,就认为是尽了社会责任。或者说,以为捐点款就能“立地成佛”。如果这样,我们的社会责任评价便没有基础的,是缺失的。应该强调企业家首先要搞好企业,然后再谈社会责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