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船棺的秘密终于在昨天揭晓,惊喜接踵而来:这一具来自战国时期的王侯贵族船棺,居然未遭盗墓保存完整,近3000多年的漫长时光让墓主遗体化成了一摊黑泥,但墓主却给我们留下了满满一棺的大小珍贵文物———有在当年贵如黄金的精美铜器、漆器,印证战国乱世的铜剑、铜戈,还有战国时的粮谷种子、四川地区在船棺中首次发掘出的盛装器皿“豆”等。 “这是成都市今年重大考古发现!”成都市考古队主任刘雨茂对这一船棺的考古价值作了“盖棺定论”。刘雨茂称,出土文物对于研究巴蜀文化以及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上百文物昨日重现
神秘发掘一船棺开棺一摊清水
上午10时,打开船棺厚厚棺盖的工作准时开始。被制作成船棺的整棵楠木树龄超过了2000岁,直径达到1.44米,重量远远超过了3吨。棺盖尾部的那个脸盆大孔洞异常醒目,无声的孔洞关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船棺究竟有没被盗墓贼洗劫过?现场气氛一时显得有些紧张。
10:04,一辆起重机在船棺西侧10米开外“站稳马步”。大吊臂将两条粗钢绳轻轻放到船棺身边,考古工作人员将钢绳分别拴在船棺头尾处,起重机稍一用力,棺盖被掀动,几个木塞立刻插进棺盖与棺室之间出现的缝隙中。起重机再次发力,几声类似纸板被撕裂的声响过后,庞大的棺盖终于离开了棺室,棺室出现在大家面前。不出考古人员所料,棺盖与棺室之间使用的是白膏泥粘合。
没有大家预想中的墓主遗骨,唯见一摊齐至棺沿的清水。清水之下,则是颜色深浅不一的淤泥。大家心头不禁一沉:莫不是真被盗过了?经现场测量,露出“真身”的船棺全长6.84米,内径1.1米,棺室长4.19米,“个头中等偏上,在蒲江已经出土的8具船棺中是老大,比商业街出土的蜀王船棺小。”蒲江县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
神秘发掘二淘尽淤泥宝贝现身
舀去清水后,工作人员开始用手,从疑为盗洞的孔洞所在的船棺尾部一点一点清理棺室内淤泥。淤泥颜色由浅至深,10:45,第一个惊喜来到了:一个陶罐的轮廓在淤泥中逐渐清晰起来。15分钟之后,又一个陶罐出现,里面还流出了汩汩清水。清理区域逐渐向墓主所躺的棺室中部靠拢,近乎漆黑的淤泥颜色引起了工作人员注意,细细查看,这些淤泥里竟有近3000年前的粮谷种子!盛装种子的编制物已经腐烂,种子已经碳化,甚至还有几颗同样碳化的桃核。
下午3时,一只通体黑色的三耳黑陶豆被刨了出来,发现它的考古工作人员辨认清楚后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战国时期用来盛装物品的一种器皿,但以前从来没有在四川地区的船棺中发现过。在“豆”的周围,铜剑、铜戈、铜刀、木必(音为MI,长兵器的木柄)等兵器接连出现,一只小巧的铜铃也混杂其中,还有制作精美的漆器。
“让人惊叹的是船棺内出土的几件漆器。”据专家介绍,“这些漆器包括木胎和竹胎两种,颜色鲜艳,非常精美。在战国时代,漆器是有显赫身份的贵族才能用得起的高档用品,因为制作要经过10多道工艺,很珍贵,在当时其价值可媲美青铜器。”
粗略清点,棺室里居然装进了上百件大小不等战国时期文物,下葬时的封印均完好无损,船棺确实未被盗墓贼盗窃。下午5时,经过7个小时的工作,考古工作人员完成考古全程拍摄制图存档工作后,对现场进行了封闭。成都市考古队主任刘雨茂兴奋地说:“不管是从出土文物分量和数量上来讲,这都是今年成都市的重大考古发现!”
六大悬秘一一试解
船棺带给了我们近距离接触老祖宗、触碰沧桑历史的惊喜,也带来了诸多常人无法理解的秘密和神秘现象。昨日,记者专访了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市博物馆副馆长蒋成,为您一一解答船棺中几个最为至关重要的包含着丰富历史信息的神秘现象。
首次出土“豆”意义非凡
悬秘一:我省出土的船棺中首次出土“豆”,意味着什么?
解答:船棺内发现的三耳黑陶豆是一种专为陪葬做的器物,在四川地区属首次发现,这种带有楚文化特征的文物,表明当时四川已与湖北、湖南等地有了文化交流。同样带有楚文化特征的器物还包括一种名为“铜敦”的酒器,在船棺内也有发现。
文物说话墓主为将军?
悬秘二:棺室中为何不见墓主遗骨?铜器和兵器的出土,代表着什么?
解答:成都的土壤呈微酸性,与西北的微碱性土壤不同,它会对逝者遗体产生侵蚀,船棺距今时间太久,墓主遗骨早已连同一身华服腐化后进入船棺的淤泥中,不见了影踪。从大量的实用器和专门定制的冥器等陪葬物品来看,中间有需要耗费大量社会劳动力的漆器和稀少的铜器(战国时期四川盆地不产铜,最近的来源也必须来自凉山、云南、湖北)贵如金,墓主因此身份绝非一般有钱人。船棺棺室中出现的大量战国古兵器让人浮想联翩,并且铜剑剑柄圆润厚实,剑身长且锋利,如果墓主是位铮铮男儿,那他也有可能在当年是一位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军,从这些随葬古兵器可看出,他将万千荣耀带入了黄土。
悬秘三:近3000年前究竟如何能制造如此巨大船棺?
解答:战国时期虽然没有铁器,但已经有青铜工具,斧、锯、錾等工具比较齐全,可以完成这样一棵直径1.44米的楠木砍伐切割。船棺表面、棺室和棺盖结合部的深浅凿印并非人为,而是树木自然生长和时光造成的痕迹。
种子陪葬希望死后丰衣足食
悬秘四:为什么陪葬品中会有粮谷种子?
解答:粮谷的种子在战国时期是相当珍贵的,当然到了今天它们已经碳化,不能再播种。但是我们会将它们放入水中,筛出收集浮在水面的种子,请植物学家、农学家进行对比鉴定,才能确定是小麦、水稻或者是其他植物种子。古人下葬时将植物种子和桃核放入棺内,是希望死者到另一个世界也能够丰衣足食。
悬秘五:棺室中部几块支起的长木板起什么作用?
解答:长木板的作用目前不能确认,有几个猜想。一是象征意义的船桨,二是用来固定墓主遗骨,三是另外的战国长兵器的木柄。
悬秘六:既没被盗,那棺盖尾部那个脸盆大的孔洞因何形成?
解答:船棺历经近3000年的漫长时光,即使是坚实的楠木也难免腐朽破损,孔洞所在的棺盖尾部是整个棺盖中最薄部分,腐朽恰巧出现在这个部位且边缘整齐,像极了盗洞,不免让人产生盗墓贼曾“光临”的误会。
记者蔡宇摄影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