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村让人惊叹!“好儿不留长江村,好女不嫁长江郎。”当年的民谣曾这样形容长江村的“穷”。今天,长江村拥有一个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长江润发集团,总资产达16.8亿元,村里人年均纯收入1.5万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长江村率先富起来了,但以书记郁全和为首的长江村党委有一个共识:一个村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他们把目光投向周边的经济薄弱村,甚至把关切的目光投到千里之外,精心描绘着一幅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画卷。
“并村要并心,黄土变成金”
韩家港村变了。
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昔日泥泞的道路不见了;改厕400多户,过去简易厕所脏、乱、臭的现象有了完全改观;“幸福家园小区”正在兴建,住房紧张的老人将搬进新公寓……“以前不敢想象的事,如今真真切切成了现实。”今昔对比,65岁的村民张进才唏嘘不已。
变化缘何而来?韩家港村村民说,并入长江村后,村党委领着大家奋力干,才有今天的景象。
韩家港村是以农业为主的村子,家底不厚,村民致富门路窄。两年前,为改变落后面貌,韩家港村和长江村合并,组建了3个新区。并村后,能否享受到与长江村老村民一样的较好待遇?不少新村民有这种担心。从消除新村民顾虑入手,长江村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并村要并心,黄土变成金。”长江村承诺:新区村民福利、老人助养金等都参照老长江村的标准实行。为此,长江村每年要多支出210万元。
并村后,长江村变大了,建设的担子也更重了。长江村请来上海知名的设计院对新3区进行整体规划,66岁的当家人郁全和常常是白天转村里的大小工程,晚上还要召集村民、干部讨论发展规划,听取意见。一户村民对连村的水泥路口冲着自己家门有意见,老郁得知后,不嫌事小、麻烦,连夜找这家人做工作。他说,“没有落后的百姓,只有落后的干部。干部用真心,百姓才会动真情。”
目前,长江村已经在新区铺设水泥道路3万平方米,长1公里的港洋大道、投资400万元的长发大桥已经建成通车,还在村落四周建了6座新桥。
以心换心的帮扶,外人也可以成为亲人的。并村后,韩家港村原来户口在市里、镇里的不少村民又把户口迁了回来,成为新“长江人”。
扶经济也要扶“精神”
穿行于宿迁市宿豫区长江润发工业园,那一个个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工厂,那扑面而来的蓬勃生机,让人兴奋不已。该工业园是江苏省实施南北挂钩合作战略后,苏南在苏北创办的第一个工业园,被称为南北挂钩合作的典范。
2001年,江苏推出南北挂钩合作的战略举措,以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张家港市与宿豫区结成帮扶对子。在张家港市的组织下,长江村党委和长江润发集团管理人员到宿豫区考察,发现当地农民基本还是靠天吃饭,生活水平与长江村“差了十几年”,他们深感心情沉重。几次考察,多番商议,长江村果断作出与宿豫挂钩合作的决定。
此前张家港也曾帮扶过苏北,办了40多个企业。但这些单纯按“输血”思路办起的项目生命力都不强,人一走,厂也就散了。长江村党委书记、长江润发集团董事长郁全和等人认为,帮扶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施舍,我们要创造一种“双赢”局面。
2002年秋季,长江润发集团在宿豫开始建工业园。这一年冬天很冷,然而工业园的建设一直没有停顿。因为怕冻坏地基,长江村人在厂房内生起几十个煤炉,煤烟熏坏了大家的眼睛,不少人得了结膜炎。就这样连续作战,春节也没休息,短短4个月里,园区通水、通电、通信和土地平整工作全部完成,园区内建起了宽阔的水泥大道。
与有些地方转移低端产业不同,长江村带来的是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大的优势产业。填补国内空白的耐指纹板的生产线,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产品、省名牌产品的华达涂层,生产线全部从海外引进的鑫宏铝业……总投资近6亿元的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宿豫区每年有了近千万元的稳定税源,1500多名宿豫人在工业园找到了岗位。
在与长江村的对接中,宿豫区受益的不仅仅是经济。现在来宿豫投资的企业、客商,都会得到区里发的一张“服务卡”,上面印有区委书记、区长的电话,提供全天候的服务。这正是在建设长江润发工业园过程中,宿豫干部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的一个变化。随着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新制度的不断推出,宿豫区委副书记程斌的体会是:“长江村到宿豫建工业园,最重要的是给宿豫人带来了思想观念上的变化,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携手小岗奔富路
长江村和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结为“姊妹村”的故事,是长江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又一段佳话。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但解决温饱问题后,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年经济发展的步履放缓了。眼看着沿海农村迅速发展起来,小岗村人心里急,坐不住了,“急需和沿海富裕村结对发展”。
1997年,在两地党委、政府的牵线、支持下,长江村与小岗村结成对子。“要想富,先修路”。长江村在结对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投资80多万元为小岗村修路。他们不但派人实地勘察、施工,党委书记郁全和还亲赴苏州挑选行道树,用红漆逐棵编号,然后派专车运到小岗村。经过3个月的施工,一条宽18米、近2公里的高标准水泥干道铺就。这条贯穿小岗村南北的主干道被取名为“友谊大道”。
为开阔村民视野,长江村从小岗村选拔了30多名青年到长江村工作;为调整产业结构,长江村在小岗村建起葡萄示范园,鼓励村民种葡萄;为丰富村民生活,长江村向每户小岗村民赠送一台彩电……9年来,长江村对小岗村的无私援助已近500万元。
是什么力量使长江村和小岗村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长江村党委书记郁全和回答得好:富裕起来的中国农民,都不应忘记小岗村!
其实,又何止一个小岗村,巫山村、滩上村、三节桥村,这些年,长江村在先富带后富、同走富裕路的大道上就不曾停止过。他们帮扶的功绩,人们不会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