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回顾
2003年8月份以来,石家庄市根据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要求,启动并实施了文明社区创建活动。该活动旨在将社区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高标准文明社区。 至2005年7月,第一批文明社区确定的52个基础条件较好的社区创建任务已经告一段落;第二批50个创建工作同时全面启动。
第一批文明社区创建工作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目标明确、组织有力
省会文明委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经过科学论证,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城区建设高标准文明社区的意见》,确定了建设高标准文明社区的“十个一”标准。对社区组织、警务室建设、社区环境、物业管理组织、市民文明学校建设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把这“十个一”作为建设高标准社区的一个载体,作为创建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全面推动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社区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在高标准文明社区创建中,市召开的各种动员会、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现场会、协调会达16次之多,建华部长跑遍了所有社区、甚至有的社区去过五、六次进行现场指导,解决问题。市直各部门在创建中工作重心下移,市民政局、市体育局、市卫生局、市房管局等单位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工作,成效也是明显的。市内各区把创建文明社区做为践行“三个代表”创建文明城区的重要工作,实行责任分工,加强组织领导,一个社区一个社区的抓督导、抓检查、抓落实。为了加大创建中心资金投入力度,帮扶单位结合本部门和被帮扶社区的实际,加大财力、物力支持。市内各区发动区直单位、驻区单位、商业企业、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等八个方面的力量,集中社会资源合力创建,提供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支持。各区制定了“三个一点”的多渠道投入方式,区财政拨一点,街道办事处出一点,小区物业集一点,据统计,区、街道、物业和共建单位在文明安全社区的投入资金达到4600多万元,在帮扶共建中投入超过万元的有30个单位,5万元以上的21个单位,50万元以上的9个单位。其中,核四院、上安电厂、省国税局、省地税局投入力度大,效果明显。
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提高社区文明程度
在创建高标准文明社区活动中,围绕生活便利、治安良好、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的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社区治安管理,让人民群众有一种安全感。认真落实市委社会治安“18条”措施,大力开展安全进社区活动,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实现警务责任到社区,实行生活小区的封闭式管理,设立小区值班室,配备门卫,做到24小时有人值班。充分发挥治安巡防队员、楼组长、治安志愿者等群众性治安防范力量的作用,搞好群防群治。据统计有85.8%居民认为社区治安有明显改善,对社区治安比较满意。二是加强社区的绿化、美化和净化,为社区居民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文明不文明首先看卫生,创建高标准文明安全社区首要的任务是把环境卫生建设搞好,全市52个高标准文明安全社区示范点,全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投入机制,建立健全了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的专业队伍,各社区普遍开展了关爱百群健康、搞好环境卫生活动,组织社区单位、沿街商户和居民群众搞好各自门前和小街巷的卫生清扫保洁和日常管理;清除小广告和乱贴乱画、乱堆乱放,社区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2004年植树节期间,省会文明办会同各区投资12万元购买各种树苗5000余棵,对31个社区进行绿化,社区居民认种认养,积极性很高。三是搞好社区服务,让居民群众有一种方便感。物业管理工作是社区工作的重点内容,经过创建,全市52个社区示范点全部建立了物业管理或相应的管理组织,为居民群众创造更加优美舒适、更加方便的生活环境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同时,我们还着重做好对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服务,搞好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搞好困难家庭和“低保”对象的服务,搞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等等。通过大力发展各种便民利民服务、公益性服务,全方位为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四是活跃社区文化,提高居民群众的文明素质。我们首先加强社区文体活动的硬件建设投入的力度,普遍建立了星光老年活动之家、文明学校、社区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阵地。市委宣传部、省会文明办会同各区投入312万元,对社区的文娱用品、体育设施、图书以及社区办公用品进行了丰富和完善。石门社区、电业局师范街社区、元村社区等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我市还广泛开展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文明公民等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市民文明学校作用,大力开展以提高市民道德素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编印《石家庄市公民道德教育读本》20万册,发放到社区居民手中,对社区居民进行公民道德宣传培训,2000多社区骨干受到培训。
三、健全制度,创新机制
社区工作的好坏与机制关系甚大,我们在创建中探讨了市场经济的办法,用改革的办法去做好文明社区的创建工作。比如,我们探讨了优化配置各种公共资源,形成共建、共享、共用的社区公共资源管理机制;探讨了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主导,以居委会为依托,驻区单位、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文明社区共建机制;探讨了怎样协调处理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组织以及居民关系,建立运行通畅、服务优质的管理机制,等等。裕华区三三O二社区走出了一条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既明确分工又紧密合作“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新机制,一改过去“小区事事有人管、但事事都管不好”的无序局面。广电社区是一个文化事业单位组成的社区,也是一个单位和职工宿舍为一体的“单位型社区”。广电社区居委会与辖区单位实行了“六联”机制,即:党员教育联做、文体活动联搞、社区治安联防、贫困对象联帮、公益事业联办、文明社区联建,推动了文明社区的开展。新华区落实“四制”保障措施,一是公示制。将创建内容、创建目标、责任单位和监督电话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监督;二是责任制。量化后的创建任务,层层签订责任状,责任到人;三是奖惩制。每年从区财政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对完成创建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四是淘汰制。对那些工作不负责任,完不成考核目标的责任人给予淘汰。“四制”的实施,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树立品牌、创出特色
第一批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共52社区,各社区由于基础条件、人文环境、社区资源等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创建高标准文明社区的同时,一方面全面落实“十个一”的标准,把重点工作做实做到位,一方面坚持因地制宜创出特色,打造文明社区的品牌。新华区提出了全面建设“知识型社区”的工作思路,制定了以社区精神文明教育学院、社区专业技能培训学院、专家报告日和电子阅览室为龙头的群众性学习活动,在全区营造“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区”的氛围。长安区在社区实行了错时上下班工作制,社区居委会做到全天候24小时有人值班,受到社区居民的高评价。桥西区电业局师范街社区开展了创建文体型社区活动,组织了八支骨干文体活动队伍,各支队伍天天活跃在社区,已有两名同志被选拔参加全国性的行业比赛、表演活动。石门社区加强市民教育活动,制定完善了《社区文明公约》,把修订公约的过程变为对居民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东航社区在创建五星级文明家庭活动中创出特色,开展了文化知识、法律知识、科技知识、卫生知识进家庭活动,社区居民参与面达到98%以上,他们还建设了社区局域网,把先进文化送到家家户户;长安区瑞国花园社区以关注和扶助弱势困难人群为“切入点”,以开办“爱心超市”为载体,面向老年人、残疾人、贫困户和优扶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不断拓展和丰富了创建活动的内容。创建文明安全社区活动以来,社区的环境优美了、生活便利了、人际关系和谐了。
第二批文明社区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第二批50个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经市、区两级文明委,市直有关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帮建单位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各社区居委会干部的辛勤工作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参与,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 社区居民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广泛开展
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是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首要任务。第二批参创社区充分利用社区文明市民学校和宣传栏等阵地,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三德三做”、“六不六树”的宣传教育。50个参创社区在显要位置设置了制式的宣传橱窗,集中宣传了“八荣八耻”、法律、卫生、文化、科普等内容,在社区开展科普宣传100余次、放映爱国主义影片1000余场次,社区居民群众受教育率达到80%以上。根据市统一布置,各社区组织动员居民群众广泛开展了社区邻里节、亲情纳凉和集中整治社区环境、爱绿护绿等道德实践活动。桥西区大力开展了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全区83个社区制定了社区文明公约,举办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文艺活动125场次;裕华区将创建活动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在全区社区组织开展了“裕华区暑期青少年‘五小’道德实践活动”。道德教育、道德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居民的文明素质,提高了社区的文明程度。
二、 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是市投资1800多万元,对110多个小区内的800多条小区道路进行了整修,解决了居民出行难的问题。在创建文明社区活动中,市内五区发动区直单位集中社会资源,为第二批创建文明社区共投入资金6010万元,拆除社区内违章临建2万余平方米,扩大居委会办公用房2300余平方米,增加绿化面积17万余平方米,新建500平方米以上文化活动场地24个,社区警务室20个,“爱心超市”38个,新装健身路径16套;市委宣传部、省会文明办会同市内五区共筹资300万元,为参创社区配发了电脑、音响、文化体育器材等2835件(套)、图书15万册,解决了50个参创社区文化设施、文体器材较为匮乏和居委会办公条件简陋等问题,提高了社区的文化品位;同时市委宣传部、省会文明办发动群众捐款60余万元,在75个社区植树2.6万株,增加了社区绿化面积,改善了社区生态环境。
二是各区坚持因地制宜,强力打造特色社区、品牌社区。裕华区在社区中广泛开展了“亲情化服务、创建温馨型社区”活动,对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培训,开展托老托幼、扶贫济困等活动。桥东区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数字化社区”的建设工作,在21个社区安装了视频问询系统,开设了“数字化社区网站”,居民在家中就可以查询社区信息。长安区在社区创建工作中大打服务牌,在全市率先推出了居委会办公“一站式”服务,将涉及社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劳动就业、计划生育、开俱各种证明等项服务,集中在一个厅内办理,方便了居民群众;新华区结合实际情况,在全区开展了以六项基本标准和15条具体内容为目标的创建宜看宜居社区活动。这些各俱特色的创建活动,有力推动了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的开展,使社区生活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三、 创建工作机制日趋完善
为扎实落实创建文明社区活动,按照创建文明社区工作责任分工,省会文明办组织有关单位与参创社区结为一帮一对子,各结对帮扶单位发挥资源、人才、信息等优势,本着缺什么、补什么,有什么、帮什么的原则,帮助社区开展创建。针对社区存在的环境脏乱差、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等重点难点问题,协调有关责任单位采取一事一议、重点调度等方式逐条解决。各相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和任务,对分管工作逐项落实。市委组织部组织市直机关在社区党组织开展了“同创文明机关,共创文明社区”活动;市城管局在社区建立了800个绿色回收站;市园林局在开展了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等,推动了文明社区创建;市民政局在全市社区建立了爱心超市,开展了爱心捐助进社区活动;市科协组织了科技活动周进社区活动;团市委、市少工委在社区建立了50个社区少工委,为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各区还就创建工作组织召开区、街、居负责人联席会和物业公司、业主委员座谈会,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全面推动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社区文化建设。省会文明办会同各责任部门对参创社区进行督导检查,形成了文明办组织协调、相关部门配合、街道督导检查、帮扶单位支持、创建社区落实、居民群众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使创建文明社区工作逐步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