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12月12日电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地面监测站和卫星遥感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三江源地区植被正在逐年恢复。专家认为,生态好转主要得益于人工降雨和退牧还草工程的开展。
监测表明,2003年至2005年,三江源地区亩产100公斤以下的草地面积有所减少,但亩产100公斤以上的草地面积则出现了明显增长。 从总体趋势看,三江源地区高等级草场面积正在逐渐增加。
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凤霞介绍,2003年以来的退牧还草工程,对三江源地区的植被恢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调查显示,草地覆盖度提高了10%,平均亩产量增长了40多公斤。
2003年,中国为保护黄河、长江和澜沧江源头地区草地生态系统而启动了大规模退牧还草工程,期望使三江源地区已退化的1.5亿亩天然草原休养生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多米,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