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前不久,省委书记李源潮在全省对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围绕建设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加速引进世界主要专业跨国公司,着力构建苏州电子、南京石化、泰州医药、南通造船、盐城汽车等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引导我省外资向全球产业链高端攀升,做强做大我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 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从产业布局、产业特色、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对这五大“亮点”进行展示和解读。今天推出《江苏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巡礼》的第一篇。
沿沪宁线布局的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带,正成为江苏经济发展格局中的一个耀眼亮点,长三角名副其实的产业高地。
12月19日,记者奔赴苏州深入采访时看到,这里形成了以昆山、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和吴江“四大组团”式电子信息产业格局,上中下游企业密集,产业链较为完整,当仁不让地充当起全省产业龙头基地的角色。
“沪宁高速堵车,美国的销售商就会着急跺脚。”这虽是人们的一个趣谈,但却从一个侧面显示出苏州电子产业对全球的影响力。苏州市市长阎立用一组数据给记者“掂”出了其中的“分量”: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3700亿元,今年保持25%的增长速度,总规模预计会到4500亿元左右;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江苏占长三角一半,而苏州又占江苏一半。
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何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型?最新发展“剑指何方”?未来如何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寻找自己的新定位?
昆山:智慧上演电子“产业链”的“四个乐章”
现场走在昆山经济开发区宽阔的路面上,映入视野的是一幢幢风格独特的标准厂房,环绕的是一条条绿化景观带。“移步换景”让人忘记了自己身处的是一个吸纳了200亿美元外资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数字在昆山经济开发区,超过100亿美元的外资打造出了一条从零部件生产到整机生产的较为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今年产值预计近1000亿元人民币,占开发区总产值的六成。如今在整个昆山,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已密集大大小小的企业近1000家,整机产品不下30种。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显示器、数码照相机犹如“三剑客”。其中,笔记本电脑产量今年预计占全省的近八成,占全球的35%。今年前11个月生产1986万台,平均每10秒钟就有7台笔记本电脑下线。
苏州市政协副主席、昆山开发区工委副书记宣炳龙,是一位见证了昆山开发区“成长”的招商专家。他以其亲历的激情讲述,使我们了解到,昆山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上演了四个辉煌“乐章”。
“序曲”:从1984年开始搞开发区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先是“东依上海”,为上海的食品厂等传统企业做些加工。后 又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西引“三线”的军工企业。由于这些军工企业许多是搞电子的,这样就慢慢形成了昆山电子产业的基础。
“第一乐章”:1995年,昆山开始“走向世界”,引进国际上的电子零部件工厂。这一阶段一直延续到2000年。第一家电脑工厂是台资仁宝科技投资的,第一期投资3000万美元,占地360亩。最先是做零部件,现在已发展到生产整机。
“第二乐章”:大量零部件企业进来后,昆山人发现整机企业的引进,将对电子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于是,1997年昆山向国务院申请建立出口加工区,其核心理念是引进“三机”:即电脑、手机和数码相机。2000年4月份获准设立出口加工区,这也是中国首家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中国大陆笔记本电脑也从那一年开始大量出口。
“第三乐章”:整机产量上规模的同时,昆山又敏锐地感到电子产业的持续发展缺乏核心技术,如平面液晶显示面板技术、芯片技术等。2003年昆山规划光电产业园,今年3月第一条生产线投产。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内只有三家——上广电、京东方,还有就是昆山龙腾光电。至此,电子信息产业在昆山这块土地上,已经形成了从一般零部件到核心零部件,再到整机生产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接下来“演奏”什么?宣炳龙心中有谱:一是软件,二是电子材料,最后是引进电子产业装备。“有人说苏州电子工业只长骨头不长肉。我说,好肉就长在骨头旁边,关键是我们如何规划。在电子产业里要做到世界最强,事情是做不完的。”他说。
昆山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无疑是整个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缩影。
“四大组团”:苏州电子信息产业现实布局
现场走进苏州工业园区飞索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一块小拇指盖大小的芯片吸引了记者“眼球”:公司接待人员拿起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芯片兴致勃勃地介绍,这样一块可设计6层的芯片,存储量达到通常芯片的2—4倍,被普遍运用于手机等电子信息产品中。现在全球每10部手机就有4部使用了飞索的“闪存”。
飞索半导体进入园区10年,其在中国的产品布局也经历了由中低端向高端的演变。刚开始生产科技含量较少的闪存,从2002年底开始转为生产全球最高端的闪存。今年还在苏州追加投资设立了集成电器设计中心。
布局苏州电子信息产业现有四大“组团”。昆山:以电子产品为主,特别是笔记本电脑;苏州高新区:以电子基础材料、计算机及周边产品、消费电子产品和通讯系列产品为特色;苏州工业园区:以集成电路、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和软件产业为特色;吴江:主打电子产品、显示器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前面介绍的昆山外,其余三大组团的发展态势十分喜人——
苏州高新区聚集了以名硕、飞利浦、明基、佳能、索尼、松下等国际著名企业为首的350家规模以上IT外资企业入驻。电子信息产业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已与国际市场同步,罗技的鼠标,爱普生的手机用液晶显示器、水晶振子,国巨电子的芯片电阻、名硕的电脑主机板等8个产品的市场份额更是位居世界第一。
苏州工业园区,截至今年11月,全区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总额达180亿美元,其中以三星、日立等为代表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在园区投资的电子信息项目达到了38个,项目总投资额40亿美元。预计全区今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全区去年集成电路产业完成产值113亿元,比重分别为苏州市的96%、全国的16.1%。
新目标:从“制造基地”走向“创新基地”
现场开张仅3个多月的苏州赛格电子市场,外表仍像个“新人”。上海君耀电子在一楼大厅设柜专卖防雷、防静电元器件。经销人员告诉记者,开业以来已接了10多万生意。据了解,像君耀电子这样的专业电子厂商及经销商,全市场已超过800家。作为长三角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大型专业电子市场,苏州赛格电子市场有望成为“永不落幕的电博会”。苏州国发集团董事长孙林夫说,苏州赛格电子市场是个典型的生产服务型企业,兴办市场主要是为苏州自主创新的中小电子信息企业解决采购烦恼,同时提供技术交易平台。
观点曾做过4年省电子信息产业厅厅长的阎立,说起电子产业如数家珍。他为记者举了一个例子:美国一张芯片如销售1块钱,生产成本只有0.11元,把税收等环节的成本再打进去,最终不会超过0.5元。因此,纯利润要占一半多。由于技不如人,这种赚大钱的机会留在了美国。等到批量生产、利润开始下降了,美国的企业通常会把生产环节转移出去,这时利润还有30%。等市场产量大了,钱不好赚了,生产再次被转移到中国内地,此时平均利润仅在10%左右,而目前内地电子信息企业真正赚到手的利润平均只在4%,远低于钢铁业的7%—8%。这就是专家所说的“微笑曲线”。
“真正的问题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利润大头主要在研发和终端销售两头,生产加工环节利润最薄,属于苦力‘角色’。所以,苏州电子信息产业链未来方向,要向自主研发的前端技术与后端销售、服务延伸。”阎立认为,电子产业要发展,关键是要抓住具有高附加值的研发技术那一块。展望苏州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就是要把苏州电子产业从过去的制造基地转为创新基地,要在“全球重要制造基地”的前面再加上“先进”二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