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美”灾民:新年快乐
台风“桑美”已远去4个多月,2006年即将终结,曾经的重灾区福建省福鼎市,已成为一个巨大的工地,16944户灾民正在为重建家园而忙碌着、兴奋着。
历史不会忘记,今年8月10日在福鼎沙埕港登陆的17级台风“桑美”,吹沉600多艘各种船只,夺去了200多人的生命,摧毁了一万多座民宅。 “桑美”短短几小时的肆虐,让福鼎满目疮痍,经济遭受重创。
12月27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第三次赶赴福鼎,沿途山峦上折断的树木还随处可见,受损后正在修复或已经修复的房屋绵延不绝,倒房户们的新居已盖到一至两层,沙埕港内渔排重现,遇难人数最多的南镇村,幸存的渔船又如往常般下海。
“台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这不是短期内能治愈的,但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昨日,福鼎市副市长蔡梅生对本报记者表示,政府将尽全力确保灾民在2007年春节前入住新居。
万户灾民的新家梦
12月27日14时许,53岁的王可光挑着两只竹簸箕从二楼走下,身上满是尘土。
王可光土木结构的老屋已毁于“桑美”,这座二层框架结构楼房中建筑面积14×3.6的一溜,是他的新家,位于距离福鼎市城关约50公里的沙埕镇小白鹭村的集中重建点。
约26天前,王可光率先搬进了新家一层,成为众多灾民羡慕的对象。其实至今,这里基本还只是毛坯房,一层除了厨房粗糙装修外,前后通透,连门板都还没安装。
“桑美”过后,王可光的家全毁了,造新房成了燃眉之急。好在福鼎市很快拨款在村里规划集中重建点,一块地基费村里只定5500元,还解决了自来水和地下排水等问题。除了宁德市政府下发的6000元倒房户补贴,王可光东挪西借,忙开了建房的事。
“我是自己唯一的小工。”王可光说,灾后,为了赚钱建房,28岁的儿子借几千元钱买了一辆二手龙马车跑运输,48岁的老婆则到村里的紫菜加工厂做工,从早上8时干到16时,每天仅赚24元。
“我暂时吃老婆的!”王可光笑着说。他告诉记者,他家建房进度快,主要是因为身为泥水师傅的弟弟从福鼎赶来帮忙指导,没有要他的材料钱,而他则每天起早摸黑地干。没有电视,晚上他闭上眼睛就睡觉。
与王可光一样期望殷殷的,是同样失去房屋的福鼎1万多户家庭。
福鼎市店下镇溪美村共有1120户,倒房户就达163户。除了原地重建64户外,现在这里搞了一个30亩的集中安置地,安置其中的120户。记者看到,这里的新居一层大多基本已封顶,100多名工人正奋力忙碌。
溪美村村支书李时钟告诉记者,该村已经争取到宁德市、福鼎市两级政府110万元救灾款,并可缓交相关税费。村里划出地块,将每块14×4的地基价格从1.4万元降到了6000元,还包填方、立柱和回填,又为每户村民省下5000元。
“台风前村里的地基出售价大概2万~3万元/块,现在这样做将给村里增加负担70万元。”李时钟说。
李时钟表示,元旦前可以建好一层,农历12月中旬可以建好两层,争取春节前让120户灾民搬进新居。至于质量,已经过宁德市城乡规划局设计和福建省建设厅认可,可以“经受17级台风的考验”。
政府对重建过程投入了很多关心。目前,除了宁德市一位挂点副书记每月来督查一次外,宁德市发改委、建设局、卫生局、教育局的主要领导每月也下村两次,而福鼎市驻村干部也轮流派出懂工程的干部督战。
像溪美村这样的重建点在福鼎还有7处,目前主要的困难是资金、建材及技术工人短缺。据悉,台风后福鼎材料和工价都上涨,泥水工从每天50元涨到70元,技术工从70元涨到100元,还极其紧缺。而水泥灾前一包19元,现在一包24元,砖头从每块0.2元涨到0.4元,一层模板从1000元涨到2200元甚至2800元,还很难采购到,这些都影响了重建进度。
在溪美村,新房毛坯房上下两层一户,约需2.5万元,村里出130万元,总额需270万元。除了村民承担的80万元,还差80万元缺口。
12月29日,峡门镇柏洋村26户44人迁入新居。福鼎市副市长蔡梅生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原地重建房90%已建好一层,集中建房30%建好一层,确保春节前全部倒房户入住。
恢复生产是持久战
“桑美”过后,恢复生产成了最长期的问题。
沙埕镇岙腰村主任王美贵告诉记者,该村3400多口网箱已全部被毁,政府按每口120~170元补偿,平均每户补了约2000元,但离恢复生产的需求距离还较大。
现在该村三分之二的劳力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看守。全村的网箱恢复仅300口,而上涨的材料如浮球、木标等,将每口成本从500元拉到700元,渔民感到有些困难。
“现在是出鳗鱼苗的季节,如果这两个月鳗鱼苗也没好收成,那么,全村的经济将不敢想象。”王美贵担忧地说。
令他感动的是,村里在福鼎开厂的村民陈本凯尽量吸收村民打工,使村民得到每月700元的收入;此外,台湾佛教慈善基金会的大力捐赠也解决了村民部分大米、油、棉被之需。
而受损最重的南镇村,从9月1日起,经修复后剩余的33条灯光船已经出海捕捞,收获尚可。但至11月鱼汛已过,目前村里组织100马力以上的33条船只到浙江捕捞虾皮,每艘船每月产值在20万~30万元不等。
村主任林前勇告诉记者,该村灾后打捞了17条灯光船、铁壳船和1条油船,8艘卖了废铁,灯光船每艘可卖三十几万元,全部用于解决船老大和遇难雇工之间的赔偿问题。而政府协调农信社发放了800万元贷款,每船约5万元贷款可用于修复。
政府还免除了灾民家庭学生的学杂费,遇难者家里的老人也纳入低保范畴,每位遇难者家属还能获得2万多元的各种补贴和慰问金。圣诞节前,冬令款已下发2万多户,以确保灾民不挨饿受冻,春节前还将发放2万多人。
此外,目前福鼎全市网箱已恢复到3万口,规划是恢复到4万口,用加大秋冬季农业各种蔬菜基地5000亩的力度来弥补夏季损失。紫菜养殖面积已达到56000亩,成为全国最大面积的县级市,采用新采收设备的,每户还将奖励5000元。
蔡梅生还透露,福鼎沉船共捞起107艘,政府已给持证者按每马力100元给予补贴,整个渔业重建资金投入达2000多万元。但加上林业的巨大损失,政府提出明年再造8.5万亩林木,其中3.8万亩属于全新林,需要1300万元以上资金,“目前政府已支出500万元,缺口很大。”
政府发动各乡镇灾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培训任务新增3000人,今年共转移就业1万多人。蔡梅生透露,除了农村保险试点外,将把全部灾民纳入新农合组织,并酝酿元旦后将低保金提高到100元,“几乎翻了一倍。”
“但是,造林收成要10~20年,渔业生产至少要1~2年。真正完全恢复还有待时日。”蔡梅生说。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责任编辑: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