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残疾人将近一百万!看到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这个数字我大吃一惊——来北京好几年了,不管在大街还是商场、饭店、公园……我很少能看到残疾人,我能看到的,往往只是在街头、公交站、地铁流浪乞讨的外地残疾人,而这些人估计不在统计范围之内。
一个经常去国外的朋友回来告诉我,他发现中国城市与外国城市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外国城市大街上残疾人很常见,而中国城市大街上几乎看不到残疾人,这几乎让他产生一个错觉——中国的残疾人是不是特别少啊?
而公布的数字显然说明,这种直觉是错误的,约15个北京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这样的数字实在够高了。但问题是,我们为什么看不到他们呢——人行道上的盲道那么整齐,就没盲人走;公厕的上下斜道已经普及,就是很少看到上面有推着的轮椅;公交车上都有老幼病残孕专座,但总是健康人坐在上面……
我分析,原因有三方面,一来是城市的无障碍设施还不足,在北京,许多人行道要么没盲道,要么盲道被过街天桥、树木等阻挡。
一些商场、超市的无障碍设施要么不完善,要么不合格(如坡道太陡等)。北京的地铁没有直接升降电梯,无障碍公交也才刚刚起步,数量极少。二来,目前城市的无障碍设施虽在不断增多,但总体比较混乱,没有形成一个畅通的“无障碍交通系统和网络”,小区、街道、商场、公园、公交等无障碍建设各自为政,没有做到“无缝对接”。例如北京前不久开通了无障碍公交车,车厢豪华、先进,有可以专门放轮椅的地方,但有残疾人去体验乘坐,却发现近在咫尺的公交车,眼前还横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几厘米高的马路牙子。三来,我们的一些管理制度考虑正常人多,对残疾人照顾不够。例如出租车不愿意带残疾人,因为后备厢放轮椅盖不容易闭合,交警抓到会罚款。
而在许多国家,无障碍问题都考虑得很周到。在日本,公共楼梯都会装升降机,用于运送残疾人。在美国,新建公共建筑必须通过无障碍验收。在新加坡,连公用电话的位置都比较偏下,以方便轮椅用户使用……
判断一个城市的文明和发展水平,无障碍设施是一个硬性标准,所以,北京应该将无障碍建设提高到城市人文、宜居的高度,进一步给予重视。残疾人和我们每个人一样,他们需要和煦的阳光、新鲜的空气,需要行动的自由、沟通的顺畅,他们应该融入这个城市,走近我们每个人身边,与大家一起享受生活的美好与快乐。如果有一天,北京的大街上能经常看到残疾人的身影,那绝对不是什么丢丑的事,相反,那是我们城市一道优美的风景。
新京报(韩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