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酷似木村拓哉、含蓄内秀的抒情诗人;一个是热力四射、把钢琴当玩具的活力巨星———李云迪、郎朗,当今中国最炙手可热的音乐精灵!同年出生、同年成名、同属一家唱片公司……因为巧合,他们往往被赋予了更多的传奇色彩,也总被拿来对照、比较。
| |
李云迪、郎朗,谁更强一些,谁更吸引人一些?经常在坊间听到这样的比较,甚至连国外的乐迷和媒体也参与到相关的争论中,美国《波士顿环球报》早些时候说:“当郎朗去年弹奏此曲时(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显得毛躁和中规中矩。李云迪的弹奏则是纯净、优雅、不做作的优美的体现。”但是更多的业内人士开始意识到,他们本来就是两种类型。李云迪优雅从容,瞬间爆发力惊人,技巧无懈可击,将肖邦的诗意演绎得近乎完美;郎朗更多的是激情,热辣张扬的表演像一团火焰,能瞬间点燃听者的心,照亮剧场的每个角落。
郎朗我要世界,更要中国
3岁学琴,5岁获奖,9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不断加速的成长史使郎朗早早地顶上了“神童”的光环。然而更富戏剧性的成名史又使这位属于小众文化古典音乐出身的青年迅速成长为大众明星。
1999年,17岁的郎朗在芝加哥拉文尼亚音乐节明星演奏会上紧急代替身体突然不适的安德鲁·瓦兹,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开场前,主办方对观众们说:“你们将从这位年轻的中国男孩身上听到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当最后一个音符奏毕,听众全体起立欢呼,掌声经久不息……
爸爸是天才
每当谈起自己的成名,郎朗总会毫不避讳地提及他的父亲郎国任。确实,郎朗这块璞玉正是因为父亲的挖掘才大放光彩。而他的父亲郎国任,也沾了儿子的光。儿子成名后,郎国任以父亲的身份与郎朗在各大音乐厅合作演出《赛马》等曲,老外听得那欢快的二胡音拍手称绝,国内业界人士则一脸轻蔑,要不是有个这样的儿子,二流演奏水准的郎国任绝登不上这一流音乐殿堂。
郎国任文艺兵出身,在部队里是专业的二胡演员。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郎朗很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天,电视里正在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听到蒋大为演唱的《敢问路在何方》,小郎朗立即表现得激动不已。歌唱完了,不知不觉地在钢琴上弹了起来。虽然没有学过音乐,歌也只听了一遍,郎朗却几乎把大部分旋律都弹了出来。神童才华初露端倪。
郎朗9岁时,爸爸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让郎朗去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琴。可是,爸爸的工作很难调动。为了郎朗的明天,他干脆辞职。“我爸绝对是天才。”父亲的这一冒险举动却是郎朗音乐生涯的第一个重大转折点。
到了北京后,郎朗跟着爸爸住在丰台区白纸坊的一间筒子楼里,而妈妈却一个人留在沈阳工作,用她一个人的工资来支撑这个家。为了郎朗,妈妈每月只花100元的生活费,把剩下的钱全寄到北京。
艰难的时光让郎朗怀揣一颗感恩的心。现在,郎朗在世界各地演出总带上父母陪伴左右。“我常和老妈开玩笑说,有妈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她可爱听了!”有时因为演出和商业活动过于稠密,经常没法回国过年,但郎朗却说:“只要有父母在身边,回家过节的感觉总算找到了。”
现在,人们都喜欢称郎朗的父母为郎爸郎妈,这一对夫妇也俨然成了学习的榜样。连郎爸以前打孩子的凶巴巴历史也被当笑话一样地众口传唱。
我有责任推广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是人类文明史中耀眼的宝藏,作为年轻人,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使它的内涵和精神得到传承和推广……”在郎朗的个人BLOG中,记者发现了这么几句开篇辞。“我想让他们知道,二百多年前的古老东西是一样可以令人陶醉、澎湃的。”
当这个东方面孔逐渐控制西方耳朵的时候,郎朗乘机不忘力荐中国本土佳作。近些年,他一直游说DG公司录制中国钢琴作品,并坚持在全球范围内发行。《黄河之子》便是他不懈努力的成果,也是第一张在全球发行的纯中国音乐专辑。
如今,他时常往返于世界各地演出,每年演出量高达200场,演出日程已经排到了2009年。他扬起东北大嗓门笑着说,“近年来,交响乐听众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过于严肃,令年轻人听一次就望而生畏,造成观众日益老化。如果凭借我的力量能把更多人吸引回来,我想我的努力,值得。”
时尚是为了争取新观众
郎朗在大众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位纯粹的钢琴演奏家,某种程度上他更像是个多栖明星。许多人听郎朗的音乐会,并不是受演出曲目的吸引,而是因为能够亲眼见到郎朗。至今为止,郎朗已代言飞利浦、奥迪、劳力士、雅培奶粉、松下等多个品牌,并有专门的经纪人来接洽郎朗的商业代言活动。
太过频繁地接触商业活动,郎朗在获取知名度的同时也饱受着世人争议。“很多人认为古典音乐不要太商业化,这很有道理,但是它同时也离不开商业化的运作。因为古典音乐是昂贵的音乐,要推广首先就要先存活,没有人支持,那将是很惨的事。”
郎朗说,在舒伯特等古典音乐家的时代,音乐家的艺术生命往往受生活压力的限制,所以很多音乐家的作品数量都是和物主给的钱成正比的,有的甚至为了交房租才去写曲子。“如果没有大公司的支持和商业机构的包装运作,古典音乐将很难生存,更不要说继承和推广了。”郎朗直言不讳希望得到更多国际公司的支持以体现个人价值。
郎朗很时髦,去年来上海,他的西装整个胸前全部缀满闪光的亮片。“我的衣服都是自己挑的!”他特自豪,“我能接受黑色但我不能太保守。我可不再愿意像那些穿着燕尾服的音乐家一样,像只企鹅。”
“我们需要老观众,我们更希望新观众。一个小孩曾问我:‘为什么你们总是弹死人的曲子?’”“是啊!听了这样的话,我也在思考,有些传统派坚持古典音乐不能动,可是现在是有多媒体和网络的21世纪,我觉得,古典音乐是时候变一下了。”很明显,他的时尚和爱出风头是他争取年轻人的最好途径。
李云迪 走出肖邦
2000年的华沙肖邦钢琴大赛,18岁的李云迪打破了首奖连续空缺两届15年的沉寂,夺得了金奖桂冠,成为开赛73年来最年轻的金奖得主。
声名鹊起的李云迪并没有立即展开大规模世界巡演。相反,他默无声息地选择留学德国汉诺威戏剧音乐学院,继续深造他的钢琴演奏。“李在舞台上就像个王子,他有非常灵敏的听力,他并不仅仅是制造音乐,他知道怎样用自己的方法发出最好的声音。”李云迪的恩师阿里·瓦蒂这样评价过他。
今年,在结束了长达五年的异国求学之路后,李云迪带着他的第五张专辑《肖邦/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因为肖邦而出名,因为李斯特而更加证明了自己的琴艺……可作为李云迪本人,他却并不希望被“困”在前人的“牢笼”中,隐没于前人的光环下。“其实,在淡出舞台的这几年里,我一直都在校园中潜心研究不同作曲家的作品。作为一个新的钢琴家,我愿意花多一点的时间去了解作品、接触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相信任何一个演奏者对音乐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时尚、宣传、商业……与音乐无关
波兰报纸曾这样赞誉过李云迪:“他不仅有完美的技术,而且有高贵的气质,风度翩翩。”这个月再次出现在上海,李云迪的眼里透着超越年龄的沉稳,但举止言谈间还是流露出些许羞涩,让人觉得他愈发可爱。
德国归来之后,李云迪的身上散发着愈加浓厚的学院派气息。与郎朗在舞台上的张扬热情不同,含蓄低调是李云迪的风格。在音乐演奏上,他一直强调凡事都要以“音乐为依据”,指尖的一招一式似乎都需要经过周密的思考才能展现给观众。
既然说起了郎朗,那便自然少不了PK。同样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帅小伙,同样是通过古典音乐一举成名的天才钢琴家……自从两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闪”入人们视野之后,围绕双方的竞争、对比便如影子般跟随着他们。局外人或许是出于好奇、出于个人偏好,那李云迪对此又是如何看待?
“我没有什么好评价的。放不放在一起是媒体的自由,我一点都不在乎。本来就是不一样的人,出现在不一样的地方,吃的东西、教育的方式、背景、气候条件也不同,成长的各方面不同,出来的人也好、演奏也好都不同。在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里面,本来就有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演绎形式,一点都不奇怪,在推动古典音乐发展的进程中,是需要各种各样有才能的人来繁荣乐坛的。从这一点上看,非常健康。”他说。
“我个人觉得,商业活动和宣传攻势不代表艺术成就,那是两回事;演出场次和演奏曲目的多少,也不代表你的演绎水准。前两年我在德国花很多时间学习,取消了大量演出,但我一点没觉得大家不喜欢我。随时有人在邀请我演出,而且一次比一次热烈。”
可以明显感觉到,李云迪对于古典音乐商业化的现象是反对的,甚至可以说是抨击的。“宣传和音乐完全无关,对艺术家自身来讲,是题外话。艺术家应该专注在艺术上,这才是你发展的长远目标,这也是大家真正想看到的,而不是像流行音乐,只是形式为重。”
李云迪成名,是拜比赛所赐。时隔多年,当年的新人已成为音乐界的“王者”。但作为前人,李云迪对于后起之秀也有话要说:“比赛只是证明自己演奏能力的一块试金石,不要为比赛而音乐。在所有通往成功的道路中,它仅仅是其中的一条而已。国内音乐教育基础扎实,但学生缺乏创造性,太拘谨,太多条条框框。艺术家的头脑应该是跳跃、丰富、感性的,没有敏感度的人是很难成为音乐家的。”
我是独立的
这次,李云迪在大剧院与热心观众对话之前,主办方请来的嘉宾故意提醒观众说:“我知道,有些话题不好说、不好比较……”李云迪也绝口不提郎朗。他只是很镇定地说着自己,让人觉得他的语言没有丝毫哗众取宠之势。“我不需要让我的父母为我花费太多心思,很多事情没有人可以代替你去想去做,你只有自己考虑清楚。音乐喜好不是逼出来的……”
其实,和郎朗的少年经历一样,李云迪在成名之前也有亲人陪读左右。自他考入音乐学院附中后,母亲张小鲁便毅然决定辞职。在她看来,儿子的未来才是她最大、最重要的事业。李云迪虽然外表文弱,但是内心却顽强倔强。当选择前往德国继续深造时,李云迪选择了独自远行。从小到大都习惯了由母亲打理生活,突然开始自己异国的生活总会有些不适应。据说有一次外出,因为忘了带机票,这位没头脑还差点在欧洲大陆迷路。尽管有着这样“不光彩”的经历,李云迪却依然笑言,他喜欢独立。
“我现在是独立的,小孩总要学会独立。对于父母给我的帮助,我很感激。但是孩子大了,父母们就该给予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事业和将来,是自己的,不是父母的。”
无论是独立还是依赖,无论是“常回家看看”还是“分开旅行”,能够拥有这么个前途无量的儿子总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此次李云迪在上海的独奏会门票一早就被抢了个精光,记者看到不少家长在门口陪着孩子等票,也希望自己的爱子能够早日成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