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柳州12月31日电 题:百面铜鼓见证中国多民族绚丽文化
记者 周潇男
图案精巧、颜色各异、平面曲腰、外形如座墩、一百多面雄浑厚重的铜鼓静静的坐卧在陈列架上,仿佛在向每一个来者诉说着远古的故事,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远古锣鼓喧天、金戈铁马的战场,仿佛伴着各种鼓声走进了一个个身着绚丽民族服装的壮族、苗家、瑶寨。
这是记者在广西柳州市民间铜鼓藏品馆看到感受到的情景。
走进藏品馆,宛如穿过时光隧道,仿佛一忽儿放歌在北国美丽的大草原、一忽儿又在青山绿水中与美丽的苗家阿妹起舞。
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这些铜鼓两侧都刻着炫耀的太阳,仿佛是在向人们张扬其如太阳般强大的生命力。
记者看到这些被精心收藏起来的铜鼓最古老的出自战国、秦汉时期、最近的也出自明清时期。一百多面铜鼓来自壮汉苗瑶等多个民族。有的因年代久远均泛着青绿、墨绿、青黄等不同光泽,这些铜鼓最重的达几百公斤,最轻的也有十几公斤。
馆长张电学先生告诉记者,中国现有馆藏铜鼓一千四百多面,广西为铜鼓之乡,广西的博物馆共收藏有五百多面铜鼓,为全国之最。铜鼓是集冶炼、铸造、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于一身,融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既是各族人们的乐器,也是礼器,又是法器。主要用于祭祀、乐舞、伴奏等,也用于传信报时、婚丧等活动。壮族更是把铜鼓当重器、宝器、神器崇拜,世代传承。
广西柳州市民间铜鼓藏品馆收藏的一百多面铜鼓大多都有雕刻精美的图画和塑像,一幅幅雕刻在铜鼓鼓面上的、两侧的活灵活现的花草虫鱼、千姿百态的神话人物无一不生动活泼,给人以呼之欲出的感觉,不难看出制作铜鼓匠人的高超技艺。
一只形态十分逼真,大青蛙背上驮着一只小青蛙的铜鼓塑像吸引了记者的眼球。据张先生介绍,每一面铜鼓都记载了不同王朝、岁月的变迁,都凝聚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识别铜鼓的年代,主要从纹饰入手。这面鼓上的塑像叫“累蹲蛙”,产自汉朝,其蛙纹已不是早期的图腾物,而是权威、神灵的象征。
铜鼓还有公母之分。在敲打铜鼓时必须配对,一般由一男一女来敲打。不同的节日,敲打的节奏也不同。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和庆丰收,其节奏是轻松、愉快、热烈的;婚恋时敲打铜鼓,其节奏比较缓慢,敲打的时间较长;避鬼驱邪时,其节奏要求快,而且敲打的力度要大;致哀时,其节奏比较持中,保持前后的基本一致。
(责任编辑:韩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