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日,正式就任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的潘基文,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来自亚洲国家的联合国秘书长。这位被寄予厚望将给联合国带来“亚洲风格”的联合国新“掌门人”,其性格和经历也具有传统的“亚洲风格”。
| |
潘基文1944年6月13日出生于韩国忠清北道一个小镇的农民家庭。他很早就显示出在语言方面的非凡天赋,特别是在英语方面。当地有家化肥厂,当年曾有20名美国工程师及其家属常驻。工程师的夫人们轮流到学校教授英语会话,她们用作教材的英语短文,都被潘基文拿来背诵。
潘基文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不仅在当地赢得了“英语天才”的美称,更在18岁那年经过层层选拔获得美国红十字会邀请,作为四名韩国学生代表之一访问美国,并受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的接见。那次经历对潘基文影响很大。回国后,潘基文便立志当外交官。1970年从韩国汉城国立大学外交学系毕业后,潘基文顺利进入韩国外务部(现为外交通商部)工作,开始投身外交事业。
担任外交官以后,由于为人诚实,办事细致,潘基文一直受到各级上司的赏识。对于所热爱的外交事业,潘基文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他经常工作到凌晨,中午不休息,周末也不肯给自己放假。一名韩国外交官曾说,潘基文是韩国外交通商部中工作最辛苦的人。
由于对事业投入太多,潘基文很多时候都难以顾及家庭的事情。前年,潘基文的长女举行婚礼,时间恰好与一场在韩国举行的国际会议发生冲突。结果,潘基文只能在会议间隙抽空参加婚礼仪式,然后又匆匆赶回去参加会议。
潘基文外表儒雅、谈吐斯文、处事温和,他那招牌式的淡定笑容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西方媒体称为“温和的外交官”。但潘基文却外柔内刚,自称“决不是一个容易被击败的人”。
2001年,潘基文一度遇到难关。当年,韩俄首脑会谈达成的协议文件中,保留了加强反导条约的内容,引起了主张废除反导条约的美国的不满。在美国的压力下,潘基文被当作“替罪羊”遭到撤职。但4个月后,潘基文被任命为联合国大会主席秘书室室长兼韩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这也成为潘基文外交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在联合国工作的经历为他竞选联合国秘书长成功无疑具有重要的影响。
|